货到付款骗局

货到付款骗局

货到付款骗局,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可以说网购越来越频繁,于是一些骗子利用网购制造货到付款骗局。让我们了解一下货到付款骗局。

货到付款骗局1遇到货到付款骗局需要警方及时处理,构成诈骗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诈骗罪的要件

1,对象元素。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采用一些欺骗手段,甚至追求一些非法的经济利益,但并不或者不局限于公私财产的归属。所以不构成欺诈。

2.客观要素。本罪客观上表现为采用诈骗方法,骗取大量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诈骗,在形式上包括两种:一种是捏造事实,一种是隐瞒真相;本质上是一种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所致;即使对方存在一些判断失误,也不妨碍欺诈成立。

3.主要元素。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4.主观因素。本罪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欺诈与非犯罪的界限

1,诈骗和借贷行为的界限。因某种原因,借款人长期不还,或者编造谎言、隐瞒真相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没有挥霍、没有违约,没有再欺诈、欺骗,真正有偿还的意思,仍属于借款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表他人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以代他人购买紧缺商品为名,不买任何东西就拿走货款,擅自挪用货款,拖欠还款等行为,应重点关注其真实目的、双方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代理人的具体行为、违约的情节和后果等,正确判断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如果你明明可以想代购,但因为挪用买不到还想退货,就不能以诈骗罪论处。以购买为名进行诈骗,骗取大量财物,挥霍无度,完全无意返还,也无力返还的,应当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企业因亏损而隐瞒债务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营企业,但因为经营不善,亏损负债,外出避债,还是财产债务纠纷。这与诈骗分子以集资办企业为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携款潜逃,有着本质的区别。

货到付款骗局两年结束在即,不少市民反映,最近收到一份莫名其妙的快递。“最近没买什么东西,但是收到了一个快递。打开快递,发现无非是几块钱的卖地款,价值远低于货款。我拨通了快递盒上的寄件人号码,却发现是空号。”

其实这是典型的“货到付款”骗局。

近日,家住新城区的石先生收到一份快递,付款90元,打开后发现是内衣,但他自己从未买过。

随后,石先生拨通了快递单上标注的寄件人电话,原来是买了内衣的商家。对方先道歉,因为自己的疏忽,发错了收件人。然后商家说送的内衣是店里的新品,希望石老师能留下来。经过商家的劝说,石先生放弃了退货。

石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内衣也是消耗品,退货比较麻烦,所以干脆把内衣留下了。

据记者了解,很多网店商家会根据店铺消费记录与“老客户”保持联系,通过这种“现收现付”的发货方式进行销售。

“很多快递都是工作日送的。那时候家里只有老人。他们不知道我有没有买,就帮我付款。”徐女士告诉记者,那次收到的是假的镀金戒指,家人帮她付了40元现金。

徐女士说,打开快递,按照快递包装上的电话打回去,她很生气。结果是一个空号。“我无能为力。我当时也没有拒绝。几十块钱的东西,应该花在教训上。”

这种“快递到付”的骗局,一般要几块钱,主要是利用大家的网购习惯,让收件人付费。

有些收件人可能和徐女士一样迷茫,但也有市民看到收件人名字是自己的淘宝昵称,再考虑到有些商家平时送快递,想都没想就付款了,骗子通过“快递到付”和实际货物的差价来赚钱。

虽然很多人被骗,但很少有人举报。由于金额小和维权成本高之间的不对称,很多消费者因为漫长的“折腾”而不愿意支付运费或者放弃退货。

于是“货到付款”的骗局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遍地开花,上述骗局也在不同地方出现。

不签字,骗局只能终止。

记者从我市一家快递公司的派件员处了解到,该公司的快递员并不少见,但拒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在货到付款也很普遍。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网上商家会有货到付款服务。为了让收件人满意,我们往往会等到他们打开快递才走,让他们退回去。”

派件员提醒市民,收到来历不明的快递,可以选择拒收,无需承担任何费用,产生的邮费由寄件人承担。

在收取快递的过程中,切记:

1.来源不明的包裹拒收!

2.收到付费包裹要谨慎,尤其是完全陌生的包裹。如果付款超过一般快递费用,果断拒绝。

3.先验货再付款!

大家一定要形成良好的防骗意识。

不要被快递骗局骗了

才能在买买买中愉快地购买!

货到付款骗局3“请问这是XX吗?你有一个99元的快递,请签收。”

大多数人听到快递员这么说的时候,都是一愣,然后掏钱。带着快递回来的路上,他们一直在想这是什么东西,我什么时候买的。回家打开发现几块钱就能买到东西,好像被骗了...

最近货到付款骗局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

7月23日凌晨,南京市民刘女士气愤地走进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汉中门派出所报警。刘女士说,前一天去买菜,女儿帮忙签收了一份99元的货到付款快递。她女儿看到所有信息都一致,也没多想付款,坐了快递。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价值十几块钱的太阳能壁灯。关键是最近没在网上买。刘女士当时还不死心,拨打了快递单上的寄件人电话,但无人接听,随后报警。

据江苏公众新闻栏目《法治在线》报道,该案系德邦快递员工窃取公司内部全国用户数据,并提供给电商公司老板郑某,对快递诈骗负有责任。为了提高精准诈骗的成功率,电商老板郑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筛选,选择平时网购量大、喜欢货到付款的用户。案值超过12万,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少于50万条。最后逮捕了13人。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很多关于货到付款的投诉。

7月16日,有网友投诉其母亲接到ZTO快递的电话和货到付款的快递,以为是家人买的,没多想就付了99元。结果她回家打开一看是某品牌的蓝牙耳机,是假冒伪劣产品,做工粗糙。问了家里人,问了亲戚朋友。没有人购物,也没有人误送。没有各类购物平台和菜鸟包裹的同步记录。我再给发件人打电话,电话是空号,发件人也是空号。他妈妈整天都很沮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货到付款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骗局。据了解,这些快递大多是便宜货,有的快递甚至是空的,货到付款金额从29-199元不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笔钱并不是一笔大数目,所以许多人对此并不十分警惕。骗子利用人们的心理,货到付款进行诈骗,消费者一旦签收,很难向快递公司索赔。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严重,不法分子很容易获取用户的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从而进行货到付款诈骗。

网上一直在讨论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可能是你买东西的店,物业,也可能是快递,因为嫌疑太多,不了了之。

但有知乎用户表示,由于现在快递业务压力很大,会因为揽收包裹量而进行一些灰色操作,比如将用户信息卖给诈骗公司进行货到付款诈骗。

现在,德邦又被曝出是内部人员向电商出售用户信息进行货到付款诈骗,印证了之前网友的猜测,快递公司确实拥有大量我们,存在泄露风险。

签收货到付款快递时,一定要注意。如果不是自己买东西,一定要坚决拒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