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李征首先展示了她颤抖的双手。七年前,没有选秀直播的于洋有多大胆?
作为本月第四位女主播,李征的首次亮相也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
那一天,她穿着紫色外套和白色衬衫,一股职场气息扑面而来。
李征的表现也引起了公众的讨论。
有网友对她表示了充分的赞美:“特别端庄大方!听听人们的声音,就像在播一个多年的新闻联播。”
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李征只是外表看起来很平静。
仔细一看,她不仅头有点晃,手也在轻轻颤抖。
可见李征仍然很紧张。
不过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第一次。
此外,李征实现了他作为主播的终极梦想。冲动和恐慌是人情世故。
李征的首次亮相也让我想起了《新闻联播》的评论员于洋。
与她的手的颤抖相比,没有手稿就被直播的于洋被称为英雄。
一个解说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更何况在《新闻联播》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节目中,压力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于洋说:“联播”评论的难点在于“播出时间是黄金时间”。之前无论是新闻片还是主播播报都有稿子,可以精准控制时长。对于两个连线,我是无稿直播,压力远大于日常评论。”
而且一不留神就成了拍子,一句话毁了整个职业生涯的人不在少数。
这也包括观众的难以调整,总有一些人只是奇思妙想。
另外,解说员还在直播,没有稿子,难度更大。
对恐慌说不是不可能的。有的人慌了之后就一片空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但是,有些人越慌张,越聪明,思路越清晰。
显然,于洋是后者。他的心理素质有多强,能在这个领域直播不乱,真是不可思议。
《新闻联播》首次引入解说员至今已有7年。
在这七年里,于洋不断得到观众的认可,证明了他的实力。
其实这背后是他过去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的进取之心。
在于洋进入央视之前,你绝不会想到他的第一份工作。
毕竟谁会想到清华的一个会计将来会和《新闻联播》的评论员挂钩呢?
当时因为早恋,最后阶段不想读了,然后就错过了自己理想大学的新闻系。
后来,杨进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清华大学。
我这样做了两年,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让于洋离我的幻想更进一步。
当时他正好赶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生。
于洋也成了交通站的第一负责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生活是由时间构成的。在电台呆了三年后,于洋再次离开了这个中心。
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年纪小,经验不足。
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于洋觉得他已经用尽了他基础中的所有知识。
不满足于现状的于洋再次参加考试,最终考上了《中国经济导报》,成为一名记者。
他在这里度过了13年,职位从记者变成了编辑部主任。
也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2009年,也是央视大海捞针找到于洋的一年。
杨最早出现在天下,直到2013才进入《新闻联播》。
这也是《新闻联播》创刊35年来迎来的第一位评论员。
而《新闻联播》也不同于其他时间段的评论。
不仅评论的题材要更严重,对应的时间也要更严厉。
于洋说:“自从我成为央视评论员,我的要求就是:理性、建设性、平衡、不迎合、不偏执、不炫耀。”
正是由于于洋对我的严格要求,他才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