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唐装

在日本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中国对日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这时候,中国古代吴越的长袖搭袍传到日本,成为上流社会的正装,尤其是朝廷的正装。在此后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服不断改进,但和服的基本元素始终没有脱离五服的固定框架。关于和服的传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奈良时代,中国唐代的服饰传入日本,最早在贵族中流行,被称为唐风贵族服。到了平安时期,我对唐式的贵族服饰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加长袖子和躯干,拓宽衣服的范围。为了给人美感,他们把它紧紧地穿在身上,有意识地表现人的线条之美。对于这种变化,日本人称之为民族风化。此后,这种服装被固定为日本和服。因此,和服一定与中国古代服饰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是服装的图案。隋唐时期的服饰图案大多以花卉为主,或者以花卉作为陪衬。图案规范、工整、连续、对称,部分图像趋于写实。刘勰在《文心雕龙》一文中论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辩证关系,主张一种“自然之趣”,认为“自然美”比“雕美”更高尚。以自然为对象的花卉照片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图案,具有技术之美和图案之美的双重含义,在生态学上也有花卉的音译。日本和服的造型和图案面料的人像,以及带有和服图案特征的樱花如此夸张变形,也是一种“对生态魅力的形象赞美”。③

其次,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古代,都是禁止女性出现在公共场合的。礼记?里面规定“女人出门,一定要把脸捂紧。”④从中国魏晋时期的“面衣”,到隋唐时期的“木罗”,再到唐高宗时期的“帽子”,虽然形式不断变化创新,但功能都是为了藏而不露。而在日本,女性基本都在室内,所以屏风起到了隐蔽的作用,这和日本遵循的中国封建礼教思想是分不开的,近乎苛刻。

再次,从唐代服饰的衣领来看,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思想的开放程度,甚至出现了“裸领”,里面不穿内衣,胸部裸露在外面。唐诗中有一句“粉胸半藏嫌暗雪”。虽然唐代的欣赏重点是胸部的风韵,但同时期的日本服饰却出奇的相似,尤其是领口的凹形设计,为了展现颈部细腻修长的肌肤,歌舞伎服饰直到后来依然保留了这种风格。这就涉及到日本人独特的审美。

第四,之前奈良时期的服饰依然继承了唐装的宽袍大袖。孟浩然《春情》诗说:“坐时衣缠草,衣角扫。”《一位带着花的女士》画中的女士就是这首诗中描绘的服装。日本除了受中国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宽度”的容量比较大。服装越宽,人体越抽象,既隐藏了具体的身体,也隐藏了人的性格。从对深度的视觉识别来看,人的眼睛聚焦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焦点之外的东西看起来很模糊,所以宽大的衣服可以吸引人的视觉焦点,但周围的形象模糊,人的形象高大。(参见服装美学中的服装起源:宽袍大袖论)

第五,唐朝的化妆风格直接在日本传播。从歌舞伎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粉脸、宽眉、小嘴唇、撅嘴脸、斜红都是当时流行的。不同的是,对于头发的处理,日本古典女性梳理长发,让长发和装饰融为一体。就像自然界一样,树木的枝干也有自然梳理。树枝像长长的梳理过的头发一样垂下。日本女性的头饰对任何特定的装饰配饰和摆件都有特殊的要求,就像中国的京剧人物一样,无论是老聃、花旦等特定角色,头饰都有特定的规范和做法,在日本大部分都是花。

由此可见,中国的服饰文化对日本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和服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服装,人们只会在盛大的场合穿。不管我们现在怎么欣赏,它们都为日本增添了色彩和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