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的理论总结,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理论,以及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养生等。说起中国的医药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它的底蕴非常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从而导致一些误解。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不够。从长远来看,无疑对中医的传承、发展和推广是非常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俗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中医药专著是汉代神农本草经,唐代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孙思邈的《备急用方》和《唐千女方》汇集了唐代以前的诊疗经验,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用药经验,为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按炮制工艺分为中成药和中草药。
如今,随着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属于中药的范畴。所以中医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无论产于中国还是国外,都称为中药。中医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特点。
中医有四气五味的说法。
中医的四气是指“热”、“温”、“寒”、“凉”四气。有句话叫“寒者热,热者寒”,意思是说,得了感冒的病,用热风吃药,得了温热的病,用冷风吃药。即阴阳相合。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辛、甜、酸、苦、咸。每种药物可以对付不止一种症状。如专门用于治疗血管阻塞等症状的药物“辛”,能起到散结、行气、活血的作用。这种一味代表的中草药有薄荷、红花等。还有“甘”,最适合身体虚弱或急需进补的人使用,有补虚、救急、和解的作用。代表性的中草药有人参和当归。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此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治疗的“简单、方便、体验、便宜”,为老百姓解决“看病贵”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使用中药,相当于从患者的角度减轻了经济负担;站在医院的角度,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