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荐阅读《少有人走的路》。

建议

这本书揭示了沟通和理解的意义无处不在。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领我们过上全新的、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会爱和独立;它教会我们成为更有能力、更善解人意的父母。归根结底,它告诉我们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正如开头所说:人生充满艰辛。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然而,他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害怕。相反,他带领我们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甚至痛苦的改变,最终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自我认知。

作者简介

M·斯科特·派克(M·斯科特·派克先生)

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成绩卓著。他被誉为“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

他曾加入政府心理治疗特别小组,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他还在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担任心理学家。

这些特殊的职业经历成就了他的巨著《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京华渡劫

以下内容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精华,供书友参考。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目录

首先,自律——解决生活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

1.不守纪律的表现

2.自律的四个原则

二、爱——不断拓宽自我边界、完善自我的意志。

1.何谓爱情?

2.谈恋爱,自我设限

3.这些都不是爱。

4.爱的表达

第三,简单介绍信心和恩典

上导轨轴承

首先,自律——解决生活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

人生充满艰辛,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面对和解决问题其实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很多人会拖延,会偷懒,但是问题还是存在,逃避只会让问题加倍。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只有主动要求自己去承受痛苦,去解决问题,痛苦才能成为我们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在人生中战胜一个又一个关卡,走向成熟的彼岸。

让我们跟随作者从“非自律的表现”和“自律四原则”对自律的分析,向自律靠拢。

1.不守纪律的表现

1.拖延,希望问题自动消失;

2对问题视而不见,假装不存在,靠一时的敷衍渡过难关;

(3)滥用药物或用酒精、毒品及其他成瘾物质麻痹自己,企图暂时忘记问题,暂时摆脱问题;

④神经症是最常见的逃避方向。

2.自律的四个原则

(1)延迟满足

你喜欢奶油还是蛋糕胚吃蛋糕?

你会先吃哪一部分?

麻烦的事情是要积极解决,还是先拖延?

所以,你应该明白。只关注当下的舒适和快乐而不给长远的未来带来好处甚至伤害,这不是一种延迟满足的行为。

为了一时贪财抢人,迟迟得不到满足;孩子贪玩,只想尽快制止,却没有耐心去理解,只是大吼大叫或者破口大骂。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延迟满足呢?

为了减肥,有必要克制自己不吃面前的巧克力蛋糕。

为了演奏出流畅的音乐,每天花时间练琴是必要的。

为了和对的人在一起而放弃暂时安定下来的想法也是。

育儿教育是如何影响“延迟满足”的?

如果父母不自律,在孩子面前喝酒抽烟,没有自制力,孩子也会效仿。

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过有秩序的生活,孩子会觉得这种生活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很容易陷入“今天喝酒,今天喝醉”的行为模式,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需要家长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精力去关心孩子,让孩子实现自己的价值感。

(2)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给自己承担太多责任,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止步不前。这个极端就是患了神经症;乱推诿责任,当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极端的就是患上了人格障碍。

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直面问题,明确自己能有所作为的责任范围,并付诸实践。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病例

①“孤独的”军官的妻子。

一名军官的妻子患有神经官能症。她每天开车去军事俱乐部,希望结交新朋友。但是其他士兵的妻子不想和她在一起。她觉得自己肯定有问题,可能是太内向了。她对此感到不安。

但经过治疗后发现,她的智商比常人高,事业心比别人强,这是她无法和其他军嫂相处的原因。孤独不是她的错。

(2)“不幸的”父母

有人格障碍的父母经常这样训斥自己的孩子:

“要不是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你妈神经衰弱,都是你的错!”

“要不是养着照顾你,我们早就可以顺利读完大学,干出一番真正的大事了!”

总之,“我的不幸”是你们这些孩子造成的!

(3)忠于事实

我们生来对世界无知,人生经历就像后天自己画的地图,指引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过期的生活地图会让我们执着于过去的经验和套路,以至于常常忽略眼前的事实,因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换一家新公司,还是套用以前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人际交往。结果就是无法融入新环境,整天提心吊胆。

比如以前卖鞋的,现在卖棺材的,还是用以前的模式推销,说“好久不见,买大送小,看看合适不合适。”结果...

作者斯科特将同理心定义为将童年时期产生并应用的做事模式复制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的行为,即使这些模式不再适用。这是过期的“生命诅咒图”。

之所以要突破共情,是从“先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坚持损失。

忠于事实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敢于接受外部的质疑和挑战,并允许他人检查我们的地图是否过时。

但是善意的谎言在真心为对方好的时候是可以允许的。

(4)保持平衡

你应该以追求诚实为己任,在某些情况下,你需要隐瞒一些事实和真相;你不仅要承担责任,更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不仅要学会延迟满足,还要尽量过好现在的生活...

保持平衡是对上述三个原则的评论。保持平衡意味着建立灵活的约束机制。为了让你的心智成熟,你必须在相互冲突的需求、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记住,维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及时放弃是避免失衡的根本法则。

二、爱——不断拓宽自我边界、完善自我的意志。

1.何谓爱情?

爱是自律的动力。

爱是一种不断扩大自我边界,实现自我完善,以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的意识。

2.谈恋爱,自我设限

(1)自边界的建立

(2)谈恋爱

谈恋爱就是自我边界的某一部分突然崩塌,感觉和别人融为一体,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一样无所不能,所以我很兴奋,但这只是自我边界的暂时崩塌。

只有静下心来,找到对方的问题,才能明白,我们的边界并没有整合,我们的自我边界又被封闭了。

(3)自我边界的扩大

当我们走出舒适区,为一件事努力的时候,自我的边界就开始向外延伸。随着不断的努力,这种延伸的状态逐渐稳定下来,自我边界永久扩张,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4)真爱的体验

真正的爱情是一种自我膨胀的体验,所以与自我边界密切相关。

在爱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我们爱的对象。我们渴望彼此滋养,希望彼此能成长。

为了实现这个承诺,我们开始驱使自己做出努力,从而实现自律。通过这样的自律,我们付出,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体验的成长,自我边界的拓宽。所以,爱是自律的动力。

3.这些都不是爱。

(1)谈恋爱≠恋爱

因为谈恋爱不是出于有计划有意识的主观判断。

因为谈恋爱不需要努力,并没有真正的拓展自我边界。

谈恋爱可以消除孤独感,但不能有目的地促进心灵。

谈恋爱的本质是生殖本能引发的性欲。

(2)过度依赖爱情

“我离不开Ta”是一种寄生心理,不是爱情。症状包括难以忍受的孤独,强烈的空虚感,把失去伴侣当成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3)精神关注≠爱情

不能滋养灵魂的精神关注不是爱。对金钱、权力、宠物、园艺的爱,都叫“爱”。如果你在这些爱好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境界,那就是爱;否则就不是爱了。

(4)自我牺牲≠爱情

付出者并不认可爱情的真相,往往以“爱”为幌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付出欲望,并没有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回事。

爱是一个动词,必须付诸行动。

想要爱,感觉和口头上的爱不等于爱。

4.爱的表达

①注意

认真倾听,互相帮助成长。

②不怕风险。

不要因为害怕失去而放弃爱情。

③独立性

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④全额投资

在承诺的驱动下,持续或不断增加的投入是爱情的基石。

⑤勤于自省,平等交流。

遇到矛盾冲突时,适当提出想法,而不是随意批评。

⑥懂得自律。

懂得克制爱的能量,不过度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有责任感。

第三,简单介绍信心和恩典

盲目地认为宗教信仰对个人心理成熟和健康有帮助或有害,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生活中的恩惠和奇迹往往会让科学哑口无言,但它们不是科学的对立面,是毫无根据地做决定。

而在宗教故事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道理...

在《圣经》中,我们读到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因为他们被蛇蛊惑,违反了上帝的规则,吃了智慧的果实。

在这个人类抗命的初始事件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bug:

上帝喜欢在黄昏时漫步伊甸园。他很爱人类,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开放的。那么为什么亚当和夏娃听了怪蛇的话后“偷”了禁果,而不是和上帝沟通,用“合法”的手段去争取禁果呢?

撇去故事本身复杂的外壳,我们不难发现这件事的本质——是一件偷懒的事。

为了立即满足,亚当和夏娃选择性地忽略了问题和矛盾,懒于正面解决问题,结果酿成大祸。

而我们在这个故事中也可以发现,他们的敬畏上帝和害怕面对问题的麻烦和痛苦,才是这种懒惰的深层原因。

从人类祖先一代代传下来,我们还是这样——

我们懒得马上解决问题,懒惰仍然是自律的最大障碍。

这种懒惰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解决问题时必须面对的各种挑战、痛苦和困难。

结论

某些方面的自律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全面的自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与生俱来、无处不在的懒惰,往往让我们无法应对,屈服于一时的安逸和享受,阻碍我们发展出更成熟的心智。

修远的路还很长,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放弃眼前的享乐,推迟满足感,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加入问题的核心,澄清事实,及时解决问题。

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你需要什么,你必须完成什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