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杭州公交行业的影响
一是公交车燃料结构单一,能源结构不安全。1,广州是全国公交行业唯一使用LPG的。没有广州,无法加油,只能在市内循环,机动性大打折扣。2.广州市交委要求公交车只能使用液化石油气燃料,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唯一的。液化石油气不仅在石油产品中占比很小,只有2%,而且需要在常温下加压储存,对技术要求相当高。如果一个城市的公交车全部使用单一的LPG燃料,其他城市因为燃料供应出现问题很难支持,会造成公交车瘫痪。3.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性比石油差,常温下受压容易泄漏,影响会很大。数千辆公交车载着几个高压气罐在城市中穿行,撞车非常危险。4.建设加气站很难。广州有300多个加油站,但只有27个,而且大部分位于郊区,给公交车加油非常不方便,管理难度大,间接增加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90%的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都是由一家个体企业经营,国有的中石化、中石油基本不参与经营,进一步造成加气站资金不足的不安全因素。5.广州现有公交车8000多辆,其中LPG汽车6000多辆。考虑到战略安全,公交车的能源应该多样化。柴油是个不错的选择,占石油产品的40%。广州剩下的公交车不应该只使用LPG,应该使用柴油等各种清洁燃料。
第二,环保公交车治理尾气。广州市交委只谈LPG,不谈排放标准。1,尾气处理应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在尾气排放方面,LPG只是黑烟低,但其氮氧化物、碳化合物、硫化物的排放指标比柴油差,所以目前不能简单地将LPG指定为公交车唯一的‘清洁能源’。2.广州从2006年9月开始制定国ⅲ排放标准。LPG发动机很难达到国ⅲ排放标准。为了满足国ⅲ排放标准,需要安装催化装置。但是这种装置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成本高。国产柴油机完全可以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相同排放标准的柴油车比LPG车投资少(约5万元/辆),维护费用更低。最近广州已经供应国ⅲ柴油。3.广州有天然气供应,虽然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作为一种优质环保的能源,它将有无限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应该从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来规划、开发和利用它,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
第三,LPG燃料成本高,设备投入大,公交公司全面亏损,不可持续。三年前,广州公交企业基本处于经济良性循环,自主经营,保持微利,一般不需要银行贷款。如今经营状况没有太大变化,客流量、票价、收入都略有增长。每个公交公司都负债累累,银行贷款3-8亿元。短短几年时间,整个公交行业已经借款20多亿,甚至要靠银行贷款才能入不敷出。这种变化不是经营上的亏损,而是政策引导失误造成的亏损。1.广州市交委为了推卸责任,要求所有公交公司自己写申请表,自愿从事LPG。目的是打碎玻璃:即使是严重的损失也是由公司自己造成的。2.广州市交委规定,所有公交公司都要报盈利,谁报亏损就辞退谁。2006年,所有公交公司都报盈利10到20万元,但实际上每家公司都亏损了几千万元。所有的企业都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生计,减少员工分配,拖欠材料款,这不是真盈利,是假的。
第四,公车重组不是优化组合,而是掩盖重大决策失误。1.近日,交委提出优化公交资源,合并重组公交企业。这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为了掩盖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亏损和债务而进行的资产合并。掩盖原有公交行业良性运行的历史,造成所有公交公司经营都是从负债开始的假象。2、涉及外资的民营企业改制不是政府部门可以指定的,是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资产交易的。当时政府引进外资企业投资解决乘车问题,并获得了当时政府的长期经营期(20年)的承诺。因为公交行业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行业,尤其是在前期,如果政府说马上改,不重组,小范围退出,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3.掩盖交通委指定的国有企业违规为民营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因为所有外资和民营公交公司都不愿意上LPG公交车。4.交委甚至会“惠民”降低公交票价,造成公交运营亏损。政府财政将给予补贴,以掩盖其LPG决策的失败。上述现象反映出广州公交行业正面临一场重大危机,其实质是广州交通主管部门近年来的政策出现重大失误。如外资公交企业(隋欣、珍宝、新福利、关中)和民营公交企业(白马、伊通、兴华等。)被并入亏损的国有公交企业,他们多年的辛苦和付出就白费了,他们也就空手而归了。投资者的利益将如何得到保护?如果2004年广州没有其他清洁能源,没有其他选择采用LPG。经过三年的实践,LPG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都很差。目前在广州国ⅲ柴油已经供应,天然气已经到货的情况下,尽快改变公交的能源结构,可以避免更大的失误和损失。
用它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