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中有哪些质量事故?

钢筋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核心之一。在当前的框架结构施工中,钢筋的原材料、锚固、接头、箍筋、代换等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规范造成一些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隐患。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施工经验,总结了框架结构加固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的以下问题,提出来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足够的重视。s

第一,原料误用的问题

现在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功能多样化。一个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的社区,由住宅、商场、写字楼、公寓组成,同时在建设中。设计单位根据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要求,在同一工程中设计相同规格的二级钢和三级钢。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都是螺纹钢,很难区分。特别是一些钢厂的二级钢原料都标有三个字,施工人员很容易把二级钢当成三级钢。还有人把C误读或写成φ,也导致误用。二级钢筋的标准抗拉强度为335Mpa,三级钢筋的标准抗拉强度为400Mpa。钢筋强度值不同,配筋率也不同。一旦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留下质量隐患。

控制措施:首先检查样品,工长和质检员必须仔细看图片,技术人员审核后才能加工料单。钢筋进场后,材料员和操作人员应检查有质量证明书的标牌,并在监理见证下取样复试。无标志或复试不合格的钢筋将被视为退场,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复检合格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记。

二、钢筋锚固问题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对图纸、规范、图集理解不充分,对人防屋面、屋面框架的梁钢筋锚固不够重视,在捣固顶层柱混凝土前未将梁钢筋预埋在柱内,导致部分框架梁钢筋锚固长度不足。同样,在加工柱筋时,不考虑钢筋焊接时的熔化量。当钢筋到达顶层时,主筋无法到达梁顶,缩短了钢筋的锚固长度。有时熔化量太多,主筋到达顶层时高于梁顶,施工人员经常切断锚具,无法按要求锚固到梁板内。抗震KZ边柱和角柱的顶部锚固按中柱和非抗震KZ锚固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削弱了结构的完整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基础上,结合施工规范及相关图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前向钢筋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柱钢筋配置时留足烧量。施工到顶层时,楼板主筋按≥Hn(柱净高)/6、≥hc(截面长边)≥500一次性切平,然后根据实际高度和锚固要求。钢筋隐蔽前,应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

三、钢筋连接问题

1、电渣压力焊连接:目前大部分工程框架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但直径为28、32的钢筋焊接质量合格率较低。虽然《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规定电渣压力焊的适用范围为14 ~ 32,但大直径钢筋的咬边、夹渣、气孔、未焊透等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操作人员素质、电流、电压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另外,管理人员对钢筋的焊接接头不认真逐一检查,留下重大质量隐患。

解决方法:鉴于目前施工情况,建议直径大于25的钢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质量更有保证。

2.直螺纹钢筋连接:近年来,直螺纹钢筋连接的施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质量也比较有保证。目前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钢筋套筒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看到很多厂家供应的套管不够长,内径太大,接头的长度和紧密度都达不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在攻丝时不需要量具和卡尺,钢筋的攻丝部位长短不一,导致套筒内的钢筋在连接钢筋时无法相互压紧,或者有很多外露的螺纹。这些都削弱了钢筋接头的抗拉和抗弯强度。

控制措施:钢筋套筒进场后,材料员和质检员应按型式检验报告的要求对套筒逐一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正确使用量具和卡尺,定期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丝头切掉重做。

第四,箍筋的问题

1.箍筋外加工:目前施工单位大多委托箍筋外加工,外加工单位不收取加工费,完全靠钢筋延伸率赚取利润。所以外面加工的箍筋大多达不到规范要求。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均大于4%,HRB335级钢筋和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均大于65438±0%。

2.箍筋加密:抗震KZ需要加密区。除具体工程设计中全高加密箍筋的柱外,抗震等级为1-4级的柱,应按底层柱根≥Hn(层柱净高)/3加密,中间层按长度和边长≥Hn/6加密,楼板上下≥500,取最大值,包括梁柱节点。

3.箍筋尺寸不足:部分施工人员由于对钢筋保护层认识不足,误以为保护层厚度是从箍筋边缘开始计算(应该是从钢筋主筋边缘开始计算),以至于减少了箍筋的实际下料尺寸,降低了构件的有效截面。

以上三点箍筋问题一方面不能满足箍筋的要求,抗剪,另一方面约束构件截面核心区的混凝土,提高构件的整体承载力。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32号文件:“加工圆钢钢筋不允许冷拉、冷挤压和外加工。由于现场难度较大,经施工单位认可的场外钢筋加工,进场时应分批验收复检,外观和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应按此要求认真执行。加强钢筋加工和钢筋绑扎的过程控制。钢筋绑扎前,箍筋必须检查验收。所有尺寸较小和弯钩平直长度不足的箍筋都要重新加工。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重点检查加密区域,尤其是梁柱节点。

五、钢材替代问题

施工中,由于钢筋的型号、规格与设计不符,更换钢筋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有些施工单位在更换钢筋时只在强度上满足设计要求,而忽略了钢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比值的相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第5.2.2条规定,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的纵向钢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检验所得的实测强度值应满足第一和第二抗震等级的下列要求:

1,钢筋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强度值之比不应大于1.3。

控制措施:对于钢筋的更换,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更换。等强度置换后的钢筋强度不应小于钢筋原强度,并应保证钢筋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若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可按等面积原则更换同一级别的钢筋;当结构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时,钢筋的更换需要进行裂缝和抗裂性检查。可见,实际施工中钢筋的代换需要经过计算和检验,谨慎处理才能保证安全。

结束语

笔者根据框架结构的特点和长期的工程实践,总结了当前钢筋施工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由于加固工程是建筑工程主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上述问题是结构安全的关键。因此,只要重视施工过程,事前加强制度,过程检查,加强验收,准确运用检查手段和方法,就能彻底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