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普洱茶。越详细越好!像一些国产品牌,生茶比熟茶好吗?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有史以来就形成了。它由云南大叶种晒青绿茶及其再加工两大系列组成:直接再加工成成品的生茶和人工快速发酵后再加工的熟茶,以及散茶和紧压茶形状;成品后继续自然陈酿过程,具有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

1000多年前,普洱茶少量出口到吐蕃(西藏),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油腻的日常用品,主要是奶酪和肉类。所以有“三天不吃饭,一天不喝茶”和“一天没有茶则腹泻,三天没有茶则病”说道。历代统治者为了廉价购买战马,严格控制茶叶贸易,通过以茶换马的方式间接控制和治理边境地区。所以茶叶成了紧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种植、加工、贸易空前发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名扬天下,连《红楼梦》、《本草纲目》、《战争与和平》等名著也收录了普洱茶的名字。

作为茶的故乡,普洱不仅有最原始的野生茶树,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普洱在茶叶种植、加工、茶叶品质检测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演化出了令人眼花缭乱、变化多端的茶文化。

经过近几年的研发,普洱人赋予了普洱茶更多更深的内涵。如今,普洱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解渴饮品。想了解更多今天的普洱茶,它的功效,或者一些充满茶韵的茶马古道,请去普洱!

一、按树种分类

凉亭

灌木

二、按分类方法

生茶

熟茶

三、按储存方法分类

1.干藏普洱茶:指存放在通风的仓库中,使茶叶自然发酵,陈酿10-20年为佳。

2.湿藏普洱茶:一般放在湿度大的地方,比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有陈泥或霉味,陈化速度比干普洱快。5-10年比较好。普洱茶是按树种分类的。

1.乔木:乔木的叶子主要用作茶菁,叶大,古称大树茶。

2.灌木:灌木叶主要用作茶籽,叶小,是常见的矮生茶树品种,现称小叶茶。

按外观分类介绍

根据形状的不同,普洱茶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饼茶:蒸成平盘,有点像馅饼或者披萨。古代六大茶山大多以357g(即旧重量单位:72)压成一饼,七饼装一袋,视为多子多孙多福。

2.沱茶:形状大如饭碗。普洱茶的中级和高级产品多为沱茶和饼茶。

3.砖茶:蒸熟后压成砖状的长方形压制茶。砖茶大多销往西藏和蒙古,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普洱茶是按照制作方法来分类的。

1.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香更刺激。应该是多年后再煮,茶会变得温和。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好的老普洱。

2.熟茶:经过1973科学人工发酵,使茶性温和,茶性绵软可口。

在众多的茶叶中,普洱茶除了品质之外,还以其独特的饮用方法和奇妙的功效而闻名。普洱茶以冲泡为主;将普洱茶煮沸饮用,是充分利用浸泡后的残茶,辅以香料(葱、姜、盐、糖等。).

一、洗漱泡茶:

1,先用开水烫茶具,加入茶叶;水开后关火,用开水醒茶(使茶叶逐渐散开),洗茶(除了醒茶的味道,还有把茶叶中的杂质一起洗去的重要任务。)

2.用开水冲茶。第一次冲泡速度要快,倒进去的开水马上就倒出来,因为它只需要把茶叶洗干净,不需要泡它的味道,然后用这个开水烫一下杯子,再倒出来。一般生普洱茶洗1次,熟普洱茶洗两次。

3、头道。倒入开水3-5秒,将茶汤倒入公杯,将筛子放在公杯上,将碎茶过滤,使汤变清。然后你可以把它倒进小瓷碗里,等它变暖了再喝。

4、2-4道茶,每道泡5-15秒,然后不需要将茶加热三次,因为茶是逐渐展开的。汤泡久了,颜色太浓不好看,味道也不好。当然,遮荫的选择可以根据人的喜好来决定。

5、5-N道茶,每加一泡,就加5-10秒,以此类推,直到无味为止。

二、要点:

1.冲泡普洱时,茶叶量约占壶身的1/5。茶饼、茶砖、茶壶分开后最好露出来。

晾两个星期,再冲泡味道更好!

2.一定要用开水冲茶泡茶。

3.每次都倒进公平杯里慢慢喝。不要在壶里泡太久,不然煮出来的茶不好。

4、每泡间隔10-20秒,冷却至第四泡再加热,然后浸泡一次以上。老茶则可能是每个

第二个气泡被加热,但是间隔时间更长。

5,另外还可以一起做几道菜,一起喝茶喝汤,普洱茶即使凉了也还是会有十种味道。

够了,所以夏天可以凉着喝,也可以冰冻后再喝。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一:品质。

品质意味着好的原料,这是任何优质茶叶的第一基本要素和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优点就无从谈起。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的不同,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的蒙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但是各自的特点又非常鲜明。

“质量”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类:

1.产地:优质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重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地是云南的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其他地方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大产区的茶叶各有特色和个性,喜欢哪一种完全看个人爱好。

2.时序:基于提货时间。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也称秋茶谷花茶)。三种茶中,春茶最重要,其次是秋茶;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中气十足。无论哪种茶树,夏茶都是最差的。

另一对重要概念是老茶和新茶的问题;在漫长的岁月里,普洱茶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饮茶者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触动,让喝老茶成为一种难得的享受。一般来说,老茶分为古茶、品级茶、品级茶等等。比较常见的时间划分是:古茶约100年,如清朝遗留下来的贡茶;没有,品级茶生产了五六十年以上(老茶品牌生产时间不一),但在1949左右全部消失;印度级茶是佛海茶厂1952复产以来的茶产品品种。这种分类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大部分都有储存的历史,而且地点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香港和台湾,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作为老茶储存的普洱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未来老茶呢?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茶越老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的地方如何,还需要各地茶友的实践来验证——北京的一位茶友有一句非常好的话:好茶要从自己身上省。

对于新茶,有人认为生茶要喝大约10年,熟茶要喝一两年。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存放65,438+00年,要达到的效果是在汤色和口感上以熟普为准,潜意识里仍然认为熟茶是普洱茶的偏见;其实喝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就是熟茶滋补健康,生茶精力充沛。当然,这两者并不是截然不同的,非此即彼。对于日常生活,喝熟食有明显的醒酒、养胃护胃、减脂减肥、调节三高的作用。除了熟食的功能,生食还能给人心理上的审美享受。但是,作为一种新茶,不是十年八年,一两年就能喝到的。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不错。当时刚从石磨上取下。为什么不喝呢?有什么不好的?而强烈的山野阳光令人心旷神怡;存放一年后,已经发生变化;再过一年,还会有进一步的变化。这样下去,每年都会是一个新的境界,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所以,如果家庭养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现实),一个七口之家算的话,同一批茶每人每年开一饼汤,50年,最适合每年收一大块(84饼)和两小块(各42饼)。这样50年后除了自己喝够了,还会留下一小部分人和茶友交流,享受好茶。另外,新榨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鲜感,但品质还是不错的。过了两三个月,味道很好。比如发酵技术娴熟的邹炳良、荣佳生做的熟茶,出厂不过三两个月,但往往被饮者认为是两三年陈的。

另外,关于故宫古普洱茶的问题,邓世海先生在《普洱茶》(台湾省呼中天地版)一书第83页上说:1963年,北京故宫经手清朝的贡茶,总有2吨多,有的是普洱茶,最大的像瓜,最小的像乒乓球,最大的有五斤半(。这批普洱茶保存完好,没有发霉。我取了一些样品,评论是“汤是有色的,但茶的味道老而淡”。

邓先生引用了中国茶人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先生在《农业考古》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普洱茶与清朝——兼论弘扬普洱茶文化》。

这里有两件事邓先生没有解释:

(1)王玉峰先生当时品尝的是六安或红茶,不是普洱茶;这会误导爱茶人士,推断普洱茶在故宫古茶的年代存放是什么感觉。而且重量换算也是错误的,与《普洱茶志》和《普洱官方志》中的记载不一致。

(2)邓先生没有指出这篇文章是引自先生的作品。光是读,读者就会以为在故宫品“御用”普洱茶的人就是邓先生本人,而在1963,考虑到当时的海峡两岸局势,那可不是一般的事件。

北京故宫普洱茶遗存知识: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的茶仓里有数吨清代未完成的贡茶遗留下来,包括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1963年10月23日,故宫处理清朝贡茶2吨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茶厂看到了这批陈年贡茶。一般饵团茶大如西瓜(略扁),小如网球、乒乓球,茶色棕红,不霉烂,保存完好;茶球表面有勒紧布纹的痕迹,说明茶叶是用布包好,揉紧,晒干的。我曾经选了一个大的普洱茶团,用秤称了一下,重5.5斤(清代旧秤是596.62克)。这种团茶的形状像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普洱茶有“人头式,名士头茶”之说。与每年都有朝贡,民众不易得到的记载一致。

同时,故宫这批贡茶用类似现代白毫银针茶(都是白毛长芽)、烘青绿茶(如六安茶)、长方形黑砖茶(比今天的茶砖薄)处理。曾经拿回去几样试泡,汤是有色的,但是茶味老淡。

60年代初,茶叶减产,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这批故宫的普洱团茶,经过粉碎过筛,与散茶混合后出售。6月1992 65438+10月13在政协礼堂遇到一位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问了一下故宫的贡茶。据报道,普洱茶集团和茶膏仍然有样品。不知道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把普洱贡茶留在了故宫。推测最晚应该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遗留下来的历史贡茶。

3.树产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还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称之为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废弃茶(荒山茶、野茶)。此外,还有一些变异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茶等。

备注:①偶尔会有一些不是茶叶,但看起来很像茶叶的奇怪产品,会被高价卖出。好在这种奇怪的产品对健康无害,但也是无害的。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爱茶的人通常把乔木茶和梯田茶当成对立的概念。其实乔木应该对应灌木。而且云南的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哪怕它的形状是台地。梯田建在茶园的山坡上。为了方便采摘,每年冬天都要修剪,防止茶树长高。换句话说,如果不修剪,它会继续长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征:有主干和侧枝;如果是真的布什茶,很多少年也是布什。比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的乾隆、玉峰十八棵茶树,几百年来都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出来的茶品也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区分工艺范畴的第一步是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很容易识别。第二步,区分是撒面还是做面。洒面是为了美观,条状的放在颜色比较好的面上,而里面有一些劣质的茶叶。最好内外一致,不要做面条。第三步:是否匹配。即不同产地、相同品质或相同产地、不同等级的茶菁混合加工而成。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地方,茶的味道很好,茶味不够。如果用临沧茶进行勾兑,可以达到口感纯正,茶香浓郁的效果。这种交融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中获奖的茶叶产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通过巧妙的勾兑达到了优良的品质。但另一种是无良商家把低质低价的原料和一些优质高价的原料混在一起,最后以好的原料生产出来的市场价卖出去。现在市面上大量生产的茶叶很多,这样的组合也很多。

5.贮藏:贮藏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特殊的流传历史,有干贮藏和湿贮藏之分。但是,湿藏茶的品质极大地改变了普洱茶的真伪。总之,湿藏茶口感好,缺乏活力,也是好的湿藏茶,要做好回仓处理。所以综合考虑,干仓最好,湿仓可以作为例子,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趋势;从未来可以预见,湿藏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藏湿藏普洱茶一词将成为过去——因为有一种不自然的“湿藏”,一种真正自然的“干藏”,无需强调。

另外,普洱茶最好保存在哪里?这也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追求汤的口感和色泽的快速变化,温度和湿度较高为好;但相对而言,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略逊一筹;四季分明,变化缓慢,却富有韵致;基本条件,只要没有异味,自然湿度不会让茶叶发霉变质;呼吸一点,不要太多,通风太多对茶有害;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就行了。但最终是追求汤的味道和颜色的快速变化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韵味,很难完全统一。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看你觉得什么是熊掌,什么是鱼了。

生普洱和熟普洱也要分开保存,否则熟普洱会得到生普洱的酸味。茶饼要打碎1个月才能品尝,这样会把仓味蒸发掉。碎普洱茶适合用瓷瓶保存,瓶口可以用一层吸水透气的纸封住。

评判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二:外形

形状就是茶叶的条状,条状是否完整、紧密、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幼叶较薄;看干茶的颜色和纯度,和杂味的没什么区别。颜色为棕褐色或棕红色(猪肝色),有油性光泽,红褐色(俗称红熟),肥条,碎茶少;而劣质的则略不新鲜或只是不新鲜,甚至带有酸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而不全,颜色深褐色,干燥无光泽。胜浦外观匀称,绳紧,颜色为蓝褐色或棕褐色,有光泽,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整齐。熟普外观匀称,线条紧实清晰,色泽棕红,光泽润泽。

以上只是大概情况,但是在鉴别普洱茶的形状上还有另外一个审美习惯,和普洱茶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其他茶来说,越新越嫩,追求越细越好;比如龙井、毛峰瓜片等。,但是,在普洱茶面前,似乎应该是“重于形”,因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主,叶新、嫩、细,茶味不是很足,尤其是老树茶,与粗、老、浓、暗、简、美并不矛盾,也就是罗女士说的:普洱茶是为了扭转时尚而盲目追求中国茶的嫩、细的不良倾向。其实在喝的做法上,精致细腻的宫级是好的,但是四五六级,甚至掺了茶梗,就别有一番风味了;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的,和工业化标准化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可能不够圆润,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点歪斜,但却有一种传统工艺的人文之美在其中,很有收藏价值。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三:色泽。

颜色主要看汤的深浅和亮度。优质的普洱熟茶,色泽红亮,有“金圈”。汤上似乎有一层油珠状的薄膜,优质普洱熟茶底部呈棕红色。质量低劣的茶汤,红而不浓,浓而不透明,不亮,常有尘埃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呈黑黑色,俗称“酱汤”。优质的原料,色泽橙黄,清澈透明,仿佛包裹着一层油膜,长久不变。

普洱茶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汤色的赏心悦目。思茅朱先生用“熔玛瑙”形容普洱茶汤,用宝石红、玛瑙红、琥珀作为简单的方法,通过汤的颜色来区分普洱茶的品质,富有诗意,实用性强。

总之,茶叶要以颜色来判断,干茶要用天然油脂来润滑,汤色要通透明亮。

评判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四:香

普洱茶的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茶香,其实就是不同浓度的不同芳香物质组合在一起,综合作用于嗅觉神经而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茶香物质是多种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性质不同,含量很少,差异很大。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鉴定的茶香物质约有700种,有些是特有的,有些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些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具体香气成分还没有完全检测出来。热嗅法和冷嗅法主要用于鉴别普洱茶的香气。优质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老而香,优质的热味明显浓郁纯正,冷味绵长,有非常甘甜爽口的味道。劣质的香气较低,有的夹杂着酸腐、腐臭、锈水或其他杂味,有的“臭而发霉”、“腐烂”。在普洱茶的整个冲泡过程中随时都可以进行闻香鉴别,但是普洱茶的香气比较复杂,很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在空杯中闻香,在蛋糕开口的刀痕中闻香,在杯盖中闻香,在杯底闻香等等。冷香、闻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瞑祥等也有区别。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是天然的,浓而不腻,清而不雅,重而不闷。茶人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枣香、兰香、樟香、荷香的比喻来容纳普洱茶的不同香气,说明普洱茶的香气是复杂而丰富的,这些多变的香气来源于普洱茶原料在后期不同时间、温度、湿度等内部元素的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章说普洱茶之所以有樟树香,是因为茶树种的是樟树,这是主观臆测。从这个角度来说,普洱茶的荷香是茶树和荷花套种的结果吗?

评判普洱茶的七大指标之五:口感

口感是感知和理解普洱茶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鉴的“首要标题”。“味”的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鉴上明显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点。在饮用的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层含义:一是舌头和嘴巴的生理活动和生理体验,二是以此为基础并包含了很大程度的审美趣味,成为“欣赏”、“玩味”、“品鉴”的含义,使人感受到普洱茶的不同滋味和相应的不同滋味,同时使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我们常说的“回甜”和“回甜”,就是这两种感觉的混合;但普洱茶以回甜为优先,回甜的人一定会回甜,但回甜的人未必有回甜感。也就是说,甘醇的普洱茶中含有一些其他有益于人口味的成分,这就是古人品尝美食的意思。更有味道的体验主要来自口感的顺滑感、甜润感、润喉感。优质口感醇厚、顺滑、润喉、甘甜,舌根生津。清爽顺滑,醇厚,甘甜,生津。总之,就熟茶而言,好的普洱茶口感都差不多,都是清甜的;另一方面,质量差的普洱茶也有自己的缺点,苦、酸败、酸、涩、麻、挂,有点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普洱茶七大评判指标之六:气

气是品评和品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让人流连忘返、产生依赖的基础。普洱茶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在于“气”字。

气元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开始和开端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穿于中国传统艺术和民文之中。普洱茶饮用的抽象范畴,也是区分普洱茶顶级与底层品质的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活的,喝普洱茶是一门艺术,很大程度上针对的是普洱茶的“气”。天地之间,一切生命必有“气”;中国所有的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歌,都讲究“气”字。亚洲圣人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人的修养境界;三国魏帝曹丕说的“文气为主”指的是艺术;而傅抱石的“精疲力尽的生命力,真实的感染力”的标题,指的就是事物。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书法作品随处可见,我们总觉得大师们的画作背后蕴藏着充沛的生命力,让它们看起来呆板而平淡。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眉宇间能感受到对方的深沉、坦诚、大度,或者说深厚的修养,虽然他们的外表并不惊艳,也就是内心的活力通过表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这种表达不够直接简单。普洱茶的精神是以优质原料为基础,所谓“天地之精,日月之美”,“百株之首,千树之花”,再经过人的心灵加工,获得天地人的精神,普洱茶厚重、挺拔、充满精神。

当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香,就是茶作为茶的物质基础时,人的感官和精神的综合体验。我们在描述茶味时,经常会用到“茶味不足”、“茶味对错”、“茶味不浓”等词语。从物质基础看,主要是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不足;茶多酚是茶叶的物质基础,普洱茶的原料必须是云南大叶种,因为茶多酚的含量高于国内外任何一个茶种,而且随着漫长岁月的陈酿,生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会大大降低。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生茶中茶多酚含量低,就会形成茶产品的先天不足。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说某款茶“味淡”。普洱茶主产区之一的临沧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说,这个茶区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这是普洱茶喝起来会风味十足、韵味十足的保证,也是采集的普洱茶以后会更香,但汤永远不会稀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新做的新茶中,用黄片(又称黄叶)压制的青饼,味道很甜,但即使在昆明存放三四年,茶香也较淡,因此收藏价值不高。黄片是茶叶放出来后没有及时采摘的部分,也是那个叫金雨田(有的版本是“金天月”)的人在《普洱茶》里说的“揉捻时会预选内劲。黄片中茶多酚的含量很低,所以茶农在加工时一般都要挑出来,类似于我们洗菜时丢掉的老烂叶——也就是石坤木在《经典普洱》第45页所说的“明明是茶园的粗枝老叶,无良厂家却冒充大叶树欺骗消费者”的那种茶。只是黄饼不仅是茶园茶,还有老树茶;而且欺骗消费者的厂家不多,商家多。

但是我们一般喝茶,没必要区分茶多酚和咖啡因。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口不咬,涩舌不挂。”刚入关的时候有点苦,要马上回甘肃;有点涩,但很快就融化了,产生了流体和韵致——口感清新却分明,变化丰富却又自然顺滑如流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舞蹈家杨丽萍说:普洱茶是味道的音乐。

品鉴茶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足、厚、整。原料如临沧茶,天然,气足;加工工艺精准,使茶多酚的益处与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谐发挥。比如茶多酚和咖啡,因为主唱的合唱,自然有浓郁的茶香。茶叶采摘时,并不是随意混合的。如果有品鉴经验的人喝一杯,临沧茶就是临沧茶,思茅茶就是思茅茶,版纳茶就是版纳茶。风格明显,个性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茶精神。

我上面说的只是茶气的“外气”,更迷人的是“内气”。有内气的人不是用嘴和鼻子去体会,而是用身体去感受。这一点最容易被气功者、中医、僧侣和不嗜肉不嗜鱼的人感受到。普洱茶属于肺经和脾经。喝下去的时候丹田手脚微热多汗,甚至像练气功的时候有生气的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说,普洱茶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内气;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上解释得更清楚。

同时,如果茶是没有生命的,韵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懂茶香的,可以说是进了普洱茶的房间。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韵。

韵,是普洱茶品鉴中比“气”更难生动描述的主观感受。比如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没有美感,称为“声无韵”;评价人物时,美女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刻板、呆板、没教养,缺乏“韵”,很难给人美感。这甚至让李代翁为难,在“李代翁书记?音量部?先选择姿势?在态度上,他说让美女如痴如醉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以“让漂亮的人更漂亮,让华丽的人更华丽”。

按照他的审美标准,体态是第一位的。“选择外貌和姿势不如先选择姿势重要。”但说了半天,他只能打个比方:“媚态在人,似火,似灯,似珍珠,似金银。”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喝的实践中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生津”。不同的上品茶有的在舌尖产生唾液,有的在舌面产生唾液,最好的甚至在喉咙产生唾液。所谓喉韵,指的就是这个。喝茶生津,就像听音乐余音绕梁,看好风景,和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人相处。当然,普洱茶的“韵”感并不能完全用生津止渴来概括。老茶的韵和新茶的韵不一样。新茶的韵更直接,老茶则的韵含蓄——当然,有些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是优点。

古人云:“鱼若饮水,则知冷暖。”毛主席说:“想知道梨的味道,就得自己尝。”喝普洱茶并不神秘,不需要被赋予任何与生俱来的鬼神。只要你不断练习和比较,特别是和茶友交流,你会逐渐体会到普洱茶的好处。重要的是不要一开始就选错茶,把低质劣质的茶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就像戴有色眼镜一样。要了解普洱茶的世界和丰富,是一条弯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些爱茶人士把湿仓老茶作为日后好储老茶的标准,这就是自折。

品鉴普洱:要让普洱茶健康,慢慢喝最合适。如果你喝得太快或太匆忙,你紧张的情绪将不会使茶气在你的体内安全地发挥作用。就像最精湛的气功功法是“有意行气”的草率行为一样,必然是心神不稳,无法集中,无法有意行气。即使茶气在经络中发挥作用,但意识松懈,也不可能把茶气带入经络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