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膏药?
寒冷的季节是风湿性关节炎等顽疾的季节,当然也是各种膏药大显身手的时候。祖国中医的膏药,冬天使用率很高。膏药的学名是中药接骨剂,主要分为黑膏药和橡胶膏药两大类,在我国使用已久。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方》中记载了膏药的制备和应用,清代也有膏药专著。自19世纪以来,橡胶基质制成的膏药逐渐增多。通过软化人体皮肤角质层,溶解皮脂,使各种脂溶性、挥发性、刺激性药物以被动扩散的形式渗入皮肤产生疗效,且药物吸收后的时间远长于软膏等其他外用制剂,有利于药物的合理吸收。
膏药具有保护、封闭治疗、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比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膏药,可以固定敷料,保护皮肤上的伤口。含药膏药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治疗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疔疮等。抹灰前,应先清理患处。可以用温水或医用酒精清洗患处,避免用药时皮肤表面滋生细菌。有些人头发长得太长太密,会影响给药,要适当剃掉。膏药要均匀涂抹在皮肤上,要对准部位,尽量不影响行动。
黑膏药(如追风壮骨膏)的基质是由植物油和黄丹高温制成的硬铅膏。膏药为黄褐色固体,使用前必须烘烤软化,然后敷于患处。人们使用黑膏药时,习惯用蜡烛等小火融化。但如果掌握不当,容易导致温度过高,破坏其有效成分。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方法:将膏药浮在开水上使其软化,晾干后再使用。膏药(如伤湿止痛膏等。)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揭开来敷就行了,但是冬天有时候太粘了,稍微加热一下膏药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处有破皮、红肿,则不宜涂抹,以免感染;孕妇腰腹部不宜贴膏药,以免药物吸收影响胎儿;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瘙痒、红肿、丘疹、水泡等情况,应及时取下膏药,并咨询医生。此外,未使用的膏药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