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夏天的夜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像提着灯笼的精灵。相信大家都有过为什么会发光的疑惑。来介绍一下萤火虫的秘密吧~

1,萤火虫发光原理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在它的发光体部分有一种含磷的发光物质和一种催化酶。萤火虫的发光体上会有一些气孔。空气通过孔隙引入后,发光物质会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被氧气氧化。然后通过这种机制发光。

这样发出的光被称为冷光,因为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光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为发光和光能的转换相当高效,萤火虫可以发光很长时间。萤火虫本身也可以控制它是否这样做来控制它是否发光。

2.萤火虫照明器的结构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由几层细胞组成。它位于萤火虫胃的末端下方,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和表皮组成。在发光细胞中,有一种含荧光素的光鳞,这种光鳞并不简单。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它可以释放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大部分转化为光能,所以萤火虫会发光。反射层就像一个灯罩,把遇到的光集中起来,然后反射出去。

3、萤火虫发光的作用

萤火虫发出的光是一种通讯工具,不同种类的萤火虫有不同的方式、频率和颜色来传递不同的信息。

求偶萤火虫发光是因为雌雄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追求,从而发出求偶信号。

●警告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为了吓唬敌人。当萤火虫从外面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发出荧光。比如萤火虫幼虫和蛹发出的光芒。

●诱捕萤火虫是食肉的。它们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它们用上颚将分泌物注入猎物体内,在体外消化,然后吸入。通常一只蜗牛会有很多萤火虫来分享。卵、幼虫、蛹、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能吸引异性。

4.萤火虫的生活习性

萤火虫根据生活环境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类,前者占大多数。陆生萤火虫幼虫多生活在遮蔽物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生萤火虫的每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息地;蛹的阶段是在水中度过的。成虫分雌雄进入水面以上的开阔水域和水边的植物,卵产在岸边。

根据物种不同,萤火虫的活动时间也不同。昼夜有昼行种和夜行种,夜行种出现在18至凌晨3、4点。一般来说,大多数物种在日落后开始活动,晚上20点和21点多数停止活动。萤火虫幼虫在晚上出现的时间与成虫差不多,但它们可以整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