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恋爱中的综艺
文|罗
情人节是谈论爱情的好时机。尤其是在2019这个节骨眼上,《恋爱中的综艺》似乎很契合现在似乎正在兴起的新一波相亲节目。
恋爱、交友、约会对于综艺节目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主题,相亲节目在90年代末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电视综艺节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会蓬勃发展,婚恋类节目事实上从未消失,并且处于周期性繁荣的状态。
这大概是因为相亲或者恋爱确实是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会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带来不同的内涵和色彩,也会让恋爱中的综艺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当我们在恋爱中看综艺节目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消费什么?从好奇的围观到体验式的参与,从强烈观点的碰撞到美好梦想的塑造,一旦涉及到情感维度,往往更大程度上带来了普世感和时代感。
从《恋爱》的综艺节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鲜活的个体,更是整个群体从精神状态、价值观到审美情趣的面貌,有趣而深刻。
至少三波相亲和交友。
把约会这种相对个人化、私密化的行为搬上电视屏幕,对于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渐接受新事物的电视观众来说,的确是一件大胆而有创意的事情。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玫瑰之约》在当时受到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使它的风格其实来自彼岸。
1997在卫星上播出的湖南卫视,凭借两档综艺节目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一档是今天还在热播的《快乐大本营》,另一档是《玫瑰之约》,创造了约会达人的收视奇迹。
以今天的制作和审美标准来看,《玫瑰之约》无疑有着不成熟和粗糙的痕迹,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电视依然占据娱乐核心地位的中国的观众感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魅力。当时掀起的“玫瑰热”正是其开创的第一波相亲节目的真实写照。
这时候的相亲节目更像是相亲游戏的电视呈现。舞台上的男男女女依然戴着厚重的面具,展示着自己,提问回答着问题,简单的互动着,保持着基本的涵养,但即便如此,那种谁能和谁搭配的好奇心依然能让电视观众欲罢不能。
虽然《玫瑰之约》在2005年因资源消耗和审美疲劳而告一段落,但由其引领的第一波相亲节目实际上从未消失过。由于与当地的高度接近,这类节目在许多地面频道都很受欢迎,如《相约周六》(Meet Saturday),该节目已播出20多年。
强势话题和观点的碰撞,以一对多的形式,开灯关灯,让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比上一代更具戏剧性。《非诚勿扰》与其说是一档相亲节目,不如说是一档披着相亲外衣的观点秀,后者更贴切。
在电视媒体的语境下,观点的碰撞必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开播没多久就陷入整顿危机的《非诚勿扰》,引发的不仅仅是社会和心理意义上的敏感神经。
婚恋交友类节目很快被管理部门拉入整改行列,但这并不影响这类节目在此期间在各频道的轮播。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百里挑一,完美邂逅,爱情敲门,相亲和约会几乎占据了一周的每一天。
全社会都在看别人相亲。这样的项目吸引的不仅是适婚的年轻人,还有他们的父母,甚至是下一代。依附于婚恋的广泛社会关系和人们对戏剧内容的天然偏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迅速的推广往往意味着迅速的降温,这一波交友交友的热潮也在两三年后陷入了平淡的状态,尽管其代表作《非诚勿扰》在随后的几年里依然收视率领先,依然屹立在今天的荧屏上。
第三波应该由心跳信号引导吗?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种各样的恋爱节目都在网络中探索,比如《咱们恋爱吧》、《中国新相亲》和《有父母的新相亲时代》等等。但毫无疑问的是,以心跳信号为代表的爱情社会观察节目目前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从网络蔓延到电视。
相比前两波,已经很难用相亲这个词来形容了。单身男女更多的是还原到日常生活的状态,在社交中完成自己的寻找和选择。
过去那种直白粗暴的条件、推理、承诺在这里已经不存在了,而在相对日常的交流中找到了找到爱情的可能,虽然程序还是建立在规定的情境中。
不对结果负责,只呈现过程。观众一方面是和演播室里的观察者一起从零开始看着这段爱情过程,另一方面是在细节故事里履行着代理的满足感。抛开虚伪不谈,真实在这里更受欢迎,快节奏、简单直白的相亲过程被缓慢的相处所取代,这似乎预示着这个时代年轻人对爱情和婚姻的某种理解。
导入的成功
时机刚刚好
几乎每一档相亲恋爱节目繁荣的背后,都有被引进的痕迹。玫瑰之约是给台湾省非常男女的,非诚勿扰是给欧美带我出去的,心跳信号是给韩国人的心脏信号。也形象地描绘了中国某综艺节目的轨迹,以供参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进口产品都能成功,他们每次领先时,实际上都在生产和传播方面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如果说《玫瑰之约》是70后相亲交友过程的再现,那么《非诚勿扰》无疑是80后婚恋交友观念的极端呈现,而《心跳信号》的传播语境则反映了90后一代的社会生活环境,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让每一次本土落地都带有属于此时此地的印记。
婚恋题材,在一定程度上有跨越时代和社会的可能性,但也最有必要与当下的时代社会背景相联系。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 * *声音,这是比刺激敏感神经更高级的路径。
从激烈的碰撞中
温柔地做梦
时代和社会的心理和审美需求确实在变化。虽然激烈的观点交锋或者“爱情买卖”式的婚恋撮合还有很多市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主流的价值审美中对它们的排斥感似乎越来越强。
2019,心跳信号在全网引发了一波观察恋爱类节目。目前有梦想空间和很高兴见到你,还有女儿的爱,一个寻找爱情的星女孩,我也喜欢你。
恋爱中的女儿
相比于他们的前辈,观察爱情类节目看起来更加细腻,情感的发生和培养都是在细节中完成,而不是在观点的交锋中,激烈的碰撞被温柔的梦境所取代。
事实上,这种节目为参与者和观众创造了一个甜蜜的梦。虽然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规定情境的存在已经将这些人的状态与他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区分开来,这也是很多人离开节目后会突然醒悟的原因之一。
梦想空间
这种造梦和影视剧中人为编造的梦境不太一样,因为它体现了足够的真实和偶然,给观众一种真实的错觉,进而导致* * *的唱衰和代入,综艺造梦有时比影视剧更隐蔽和彻底。
真实的
越来越成为一种* * *知识。
纵观相亲节目的发展,不难发现,真相正在成为一种* * *学问。其实每个时代真正被认可的相亲节目,都是这种真实魅力的产物。
《玫瑰之约》的真实体现在相亲场景前所未有的电视呈现所带来的冲击,《非诚勿扰》来自真正击中要害的观点碰撞,《心跳信号》是对真实的恋爱前过程的还原。过去时代的相亲节目的没落,也和虚假表演泛滥后的迅速衰败有关。
只是真理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诉求。在这个时代,很明显人们对表面的冲突和戏剧张力兴趣不大,而在情境、细节、心理、情感上追求更深层次的现实主义,这使得观察类节目在当下越来越受欢迎。
甚至在明星恋爱的《爱女之恋》中,主角们也开始呈现出强烈的真爱心态和诉求,这无疑证明了时代真的变了,但如何更好地呈现这种更深层次的真实感,对制片方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