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是什么?在水产养殖中有害吗?

弧菌是整个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菌群之一。

在我们的培养环境中,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弧菌类群,并且由于我们的现代航运、洋流和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弧菌的区域性菌株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弧菌有一些特点:首先,它的宿主范围很广,从鱼、虾、贝类,甚至人类都有。美国FDA称,有13种弧菌可引起肠胃炎、伤口感染、败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弧菌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全球分布。可以说,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弧菌病的分布开始向冷水区发展。2012年,英国一个研究小组在一些北方国家因弧菌感染导致肠胃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增加。而且,他们的研究发现,温度每升高65438±0℃,弧菌的数量就会增加200倍。作为一个疾控,我们一直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弧菌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细菌和我们的身体是相互依存的。

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想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细菌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和祖先。然后细菌和病毒出现在38-25亿年前,称为前寒武纪太古代,而鱼类出现在中奥陶世,也就是5亿年左右,哺乳动物出现才6400万年。也就是说,在鱼类和包括我们在内的哺乳动物出现之前,细菌或病毒已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数十亿年,而现在我们却要杀死它,摆脱它。

让我们考虑一下。可能吗?比如以细菌为例。我们自然界中大约有1013个原核生物,它们与环境和我们的宿主共同进化。再举个例子,我们假设我们的消化道有1012个细胞,但是有1014个微生物。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微生物如此之多,但大多数并不具有致病性。这是事实。为什么它们没有致病性?因为它们和宿主是一个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过程,我们平时说的病毒其实只关注了它们斗争的一面。我们常说,细菌和肝脏、肾脏一样,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理论中流传着一句话:肠道菌群是个体中细胞数量最多的独特“功能器官”。你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其实,在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刚刚提出的时候,就有科学家预言,菌群和我们的肝脏、肾脏有一样的生物钟,遵循人体的生物规律,24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变化。以色列专家在去年4月20日证实了这一预测。也就是说,经常出差、做一些国际旅行、经常倒时差的人,肠道菌群失调,就会导致肥胖。近十年来,在Nature、Science、Cel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数百篇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论文,另有数千篇其他论文。

现在已经有50多种疾病被证明与菌群失调有关,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等,所以细菌和我们的身体是相互依存的。曾经看过一个报道:假设证明这个小人是我们的细胞,那么外围就是细菌的细胞;假设证明了这个大人物是ATCG组成的DNA,那么外面这个大圆圈就是体内细菌的DNA。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实确切的说,我们还不到“十分之一的人”。

伤害——细菌和宿主斗争的结果。

但是,细菌总是和宿主斗争,这就是疾病,我们要注意。然而,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微小的细菌如何征服它的宿主。与宿主相比,细菌非常微小,可以说蚂蚁和大象的比例差不多。但是,我们知道蚂蚁也会绊倒大象,这取决于群众的力量。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发现者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使用费氏弧菌,一种海洋中的发光弧菌。他们发现,费氏弧菌的单一培养或低浓度培养不发光,而高浓度培养的费氏弧菌会突然发出强烈的荧光。所以可能存在一个触发机制,让细菌在进入体内的时候暂时不攻击宿主。我们可以想一想,假设当一个细菌或少量细菌攻击宿主时,它的命运只能是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消灭,所以它能做的就是繁殖,繁殖,再繁殖。当它繁殖到一定数量时,所有的细菌同时攻击宿主,这时就会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