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讨论了什么?

哥本哈根会议,又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本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谈判,以达成新的国际协议,取代将于2012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哥本哈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缓气候变化:会议旨在通过各国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步伐。这包括商定减排目标、时间表和监测/报告机制。

2.适应气候变化:会议讨论了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3.技术转让和创新:会议讨论了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和转让,以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这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作和资金支持。

4.资金支持:会议的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资金支持。这包括讨论建立一个新的绿色气候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5.***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会议强调了“*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各国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历史排放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担相应的责任。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为后续谈判奠定了基础。会后,各方继续努力,终于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