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在压抑自己的欲望吗?
正如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延缓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四个方面。
(1)
心理疾病是因为自律造成的,因为有些人在自律的过程中不能放松和享受学习,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和不喜欢的事情,会导致过度紧张,最终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缺乏自我解决能力导致精神疾病。
很多人都希望杏子热爱自由,却因为一些“毒鸡汤”的刺激,为了达到像机器一样高效运转,强行破坏自己内心的快乐之地。
但这种高强度的自律是很消耗体力的,这不是强势的表现,而是另一种自我攻击。
因为是违心的表现,人的精力需要循环。如果情绪被过度压抑,则缺乏自我化解能力。活得像行尸走肉,毫无生气,导致焦虑、紧张、自责、不开心等心理问题。
你看,在自然界中,如果你用很多块木头限制一棵树,它只会越来越弱,人也一样。前十年可能进步很大,因为一直紧张的神经系统迟早会出问题。
过度压抑,终极欲望像洪水猛兽一样一时间袭来。
虽然人是适应环境的动物,但基因里的刚需是不会变的。人性中的兽性和自由放纵不是那么容易抹去的。
很多时候提倡的自律,就是不断用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自己,限制自己吃的食物,限制自己的体型。说到底,你把自己训练得像条狗,导致内心的“兽性”突然一次性爆发,欲望像洪水猛兽一样一次性来袭。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干旱的沙漠里长时间处于饥渴状态,非常渴望一股清泉。
(2)
那么正确的自律方式是什么呢?
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生理欲望:
如果有些人在以性为耻的家庭中长大,他们可能会形成与性相关的负罪感。
这种焦虑、羞耻和内疚会让人觉得肉体欲望是不道德的,应该被遏制,但这种“过度自律”的性压抑容易让人身心受到伤害。
就像《金锁记》中张爱玲描写的曹这个人物,为了钱,嫁给了一个下半身截瘫的男人。她旺盛的情欲无处安放,一生郁郁寡欢。金子做的枷锁害死了她,她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将“性压抑”误认为自律会产生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