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瘦了50斤”札记——克服“晚间焦虑”减肥事半功倍
学完这一节,我学到了一个新名词,“晚间焦虑”。
什么是「晚间焦虑症」?
原意是总结婴儿黄昏时烦躁、哭闹的症状。
也指成年人黄昏时的严重情绪障碍。白天一切正常,黄昏降临时,焦虑和恐惧的感觉开始出现。
生物学解释:
黄昏时,人体内用于缓解压力的激素,如血清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开始减少,使人变得更加情绪化和脆弱。
当我们血液中的血清素(一种让我们感觉良好的神经递质)减少时,我们会毫无顾忌地吃任何我们力所能及的食物,完全忽略它们的卡路里含量和脂肪含量。(情绪失控,导致食物救济,导致暴饮暴食,饮食不当)
即吃精细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蛋糕、饼干、零食、面包、薯条等。
此外,辛辣食物可以迅速使大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学习了一本减肥书,了解了医学知识,真是太棒了。
回过头来看自己,身边的亲人偶尔也会有晚上焦虑的影子。
其实可以理解,一个成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所有的好状态在一天中几乎都消耗殆尽。到了晚上,他就累了,对人对事的理解也减少了。正是他渴望被关心、被理解、被安抚的时刻,所以他的眼神有点“无法忍受”。
理解了这个现象,原来这是正常的。
另外,我经常听到一句话:
吃饱了才能减肥。
原来这句话是对的,不是玩笑,哈哈哈。(当然是满的,不是满的)
对于饥饿感,医学研究表明,人脑从胃接收到“饱了”的信号需要15 ~ 20分钟。
就是不管你饱不饱,结果都要20分钟才能公布。
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相信对我和家人管理体重有帮助。
徐旭老师生动地描述了品味饥饿的感觉和增强感知的过程,我将在未来留下来品味它。
01.减肥时节食产生的饥饿感会诱发“晚间焦虑”,那种体验的难受程度会瞬间压制之前的远大抱负。当你在黄昏时焦虑发作,你对食物的渴望成为压倒一切的第一需求。
02.过去一些不愉快甚至创伤性的经历,我们习惯性地告诉自己:
一切都结束了。我很好。我很好。
没想到,这些经历在我们身体里留下的记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顽固,并不是那么容易摆脱和克服的。
有时候,他们虽然不在乎知识水平,但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痛苦记忆,会以一种惊喜的方式提醒我们他们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正视它,不去解决它,它可能不仅是我们暴饮暴食的原因,也是我们减肥的障碍。
03.一天晚上,在饥饿的驱使下,我又一次涌出了那种暴饮暴食的强烈欲望。
我屏住呼吸,决定不听从直觉,冲向川菜馆。相反,我试图什么都不做,静静地体验饥饿的感觉和随之而来的情绪。
我闭上眼睛,觉得我的胃翻腾。好像有点空虚,头有点晕,情绪低落。
我慢慢问自己:
“你怎么了?除了饿,你还有什么感觉?”
等了一会儿,我的心好像被打开了,感觉很多情绪慢慢涌出来:
“委屈”,首先是“委屈”,几乎是大摇大摆出来的;然后,“沮丧”也低着头出来了,很显眼,明显是有意让我注意到它;然后,《耻》羞涩地出来了,虽然不起眼,我还是认出来了;最后,“怕”居然在里面出来了。虽然有点不情愿,但还是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