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安踏、蜂花、红星鸿星尔克、曹西安汉服:“新国货”的觉醒时代

这一年,国货迎来了觉醒时代。

身着产自山东菏泽曹西安县的汉服,成为“唐宫小姐”。用华为手机,周末和朋友逛故宫或者拍个小视频,买个刚出的新品“雪被黑莓”配一杯喜茶,然后奖励自己一个特别火的博物馆考古盲盒做个小惊喜...

在经历了老字号复兴的1.0时代和先通过品质升级在高科技领域的2.0局面后,各种数据讲述了一个* * *-在中国品牌、中国文化、大国科技等领域。,全面自信的新国货3.0时代已经到来。

汽车,手机,化妆品,本土文创IP,硬核技术...国内产品和消费者正在被重新联系起来。

中国Z世代爱新国货。

2021的“双11”电商促销,根据天猫平台数据,安踏集团以46.5亿元的总成交额击败曾经领先的耐克,成为首个拿下天猫“双11”类目榜单的中国品牌;毛戈平、欧诗曼、薇诺娜、美诺、依依步草等本土美妆品牌1小时成交额超过去年“双11”全天销售额。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双11”成交额过亿的品牌中,近五成是国产品牌,同比增长17%。成交额同比增速10强品牌中,80%为国产产品,5个国产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倍。

“中国消费者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在2021秋季电话会议上,阿迪达斯CEO卡斯帕·罗斯特德(Kasper Rorsted)表示,面对在华营收的下滑。

165438+10月10日,阿迪达斯公布2021第三季度财报,集团营收增长3.4%,至57.5亿欧元,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营业利润下降8.5%,至6.72亿欧元。大中华区是阿迪达斯全球业绩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主要市场。根据阿迪达斯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在货币中性的前提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14.6%。

麦肯锡对中国15个城市的5000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2020年,85%的消费者表示一定会购买本土品牌,而在10年前,也就是2011年前,只有15%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国产品牌。

国泰君安消费团队认为,国潮的兴起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推动,还受到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文化心态、消费观念等诸多因素的推动。

中国消费者喜爱国货,而不仅仅是消费情怀。

如果要选一个热词来形容人们对国货的喜爱,“野消费”是义不容辞的。

有批评者认为,“中国制造”、“中国情怀”、“中国元素”成为消费者购买国货的硬指标,国货崛起、情感消费引发业内强烈讨论。

对此,波司登品牌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德康表示:“国货的崛起,是时代的自强与自信。中国消费者喜爱国货,而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感受。”

他认为,自2018以来,本土品牌始终坚持品牌引领,与时代主流消费者建立“强链接”;很多品牌坚持技术创新,坚持数字化转型,搭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品牌的全链路生产。

“很多合资品牌的展位很少,但是自主品牌的展位却很拥挤。”在刚刚结束的2021广州车展上,一位参展商在朋友圈感叹。

要知道,长期以来,无论北京车展还是上海、广州车展,合资品牌车型都是场馆里的明星产品。

然而,自2021上海车展以来,自主车企带着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牌、新营销不断出现,它们也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造车新势力”。与以往强调展示产品、突出性价比优势不同,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生态、服务等领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10,自主品牌汽车零售量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1%。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CICC研究部发布的《新消费时代* * *赢在国货崛起》报告显示,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5438美元+0,000,国货崛起正在加速。崛起的动力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消费者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也在不断提升;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消费品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中国产品和品牌在不断前进,他们在质量、设计、技术和创新方面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供应链、物流、大数据、AI、互联网、营销传播等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美国美妆博主惊呼:“哎呀,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产品!”

“哎呀,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看的产品!”美国时尚美妆博主凯拉像往常一样进行产品评测。面对来自中国的美妆品牌华西姿,凯拉不禁惊呼。

更让她惊讶的是,在她发布了评价中国新美妆产品的视频后,她的YouTube粉丝群才2万多,播放量短时间内飙升至近350万。评论区充满了女粉丝的羡慕和询问如何购买产品的声音。

“目前这批国货新品已经有了自己的R&D团队,而且随着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供应链、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足以支撑海外品牌走得更远、更扎实。他们借助海外消费者对东方彩妆的好奇和喜爱成功走出国门,但如何通过产品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妆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了‘完美日记·花习字’在出海过程中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维基说。

同样,在手机领域,在中国本土市场,华为、小米、OPPO、vivo开始取代苹果;国货开始取代欧美日韩品牌。在海外市场,中国产品不再是“低端和假冒”的代名词。海外消费者在描述中国手机品牌时会使用“奢华”、“经典”、“高端”等词汇,中国品牌已经成为高端和品质的象征。

《2021中国品牌认知与情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品质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表现出更多的正面情绪。

国际优势集群品牌联盟副秘书长吴伟表示,中国品牌开始了新一轮出海。一个品牌做不到的,可以通过10个品牌,100个品牌来实现。中国品牌应该联合起来,给世界带来真正的价值,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认同中国品牌。

“全球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制造基地在中国。扫地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都属于迭代速度非常快的那一类。目前全球产品格局还处于划分阶段。中国产品和中国品牌将有很大的可能性占据主导地位,国潮的未来更值得期待。”东吴证券首席零售分析师吴说。

编辑|杨琳

(版权归《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抄、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