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009年济南市槐荫区政府工作报告审查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现代化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取得长足进步,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活力富裕宜居幸福平安淮阴”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科学发展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促升级、增后劲相结合,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增长。预计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6543.8+08.2亿元,同比增长654.38+0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6543.8+0.75亿元,增长8.7%;外贸出口654.38+00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90万美元,超额完成区人大计划。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全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传统商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11社区放心菜市场,汽配、茶叶、小商品市场档次不断提升。全区贸易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6家,比上年增加11家,增幅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九阳、二机床、新峨眉、轨道交通、专用卡车等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发展。九阳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小家电品牌”称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科技创新型城区迈上新台阶,全年申请专利2143件,在全省140个县(市)中排名第三,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管护、美国白蛾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大区级财政对办镇的倾斜力度,投入3589万元调整完善办镇财政体制,增强了办镇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办镇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招商引资越来越活跃。中国保利、上海绿地等知名企业来我区考察投资。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78亿元,增长20%。积极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的总部、R&D和结算中心落户我区,实现老城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特色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园区经济增长明显。济南槐荫工业园发展步入快车道,九阳生产基地即将投产,中信医药、梅李路拓宽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紧推进。园区发展主要指标在省商务厅组织的工业园区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淮阴工业科技园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驻企业7家,累计投资4.3亿元。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强化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区域形象。城市建设管理始终被视为造福群众、支持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集中攻关,区域面貌呈现质的变化。

——旧城改造明显加快。坚持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贯穿于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以老百姓“走在脚下、看在眼里、干在身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654.38+0.8亿元,开展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和“百日会战”,圆满完成39条主次干道立面整治任务,修复人行道地砖3.2万平方米。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建成南新中街绿地、前卫街社区广场等一批街心公园,新增绿地面积55.2万平方米,新增乔灌木654.38+0.98万多株。超额完成156夜景照明建筑建设任务,背街小巷44盏路灯全部安装到位。泰山大厦被评为全市优秀夜景照明建筑。实施了经四路基督教堂、国民政府山东谈判办公室旧址、府城程心棉布店等老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百年商埠海关区”建设初见成效。切实抓好棚户区改造,这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全区11棚改集中区已有7个正式启动改造,发祥巷片区首批搬迁居民实现全市搬迁。振兴街三角和省委党校西区的主体安置楼已经封顶,一纬九、李玉星和仲达南区的安置楼正在加紧建设。后屯村通过棚改,在全市率先走出了一条“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完成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槐荫广场人防工程建设和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地面广场改造,成为展示我区形象、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

——新区建设全面展开。举全区之力,拆除淮阴乃至全市最大的无证旧村改造建筑,45天共拆除145栋、1160000平方米无证旧村改造建筑。在全市率先完成了20个村、1万平方米高铁主线、联络线、车站的整合拆迁任务,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也为济南西部新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西站站一体化正式启动,高铁正线下工程基本完工,市政道路一期基础施工全面完成,热源厂、污水处理厂工程快速推进,拉山河一期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安置区55栋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的村民安置楼全部封顶。在西站开发建设、腊山分洪、小清河、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中,区人大、区政协相关领导亲自参与,区直相关单位、镇齐心协力,有力推动了这些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腊山南区37户村民安置房全部建成,4200多户村民顺利迁入。“充满活力的新区”展现了光明的未来。

——城市管理得到有效加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的转移,坚持建设和管理并举、协调和整体推进,全区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搞好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完善部门和城镇交通机制,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突出了京西路绿化、照明、安全等设施的改造,大大提升了道路的综合功能。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环卫精神,积极推进“理念、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连续9次在全市建筑垃圾整治评价中排名第一;进一步提高环卫管理全覆盖标准,实现“无管理盲区、无垃圾死角”的目标。依法整治违法建设,加强户外管理。南辛庄街道办事处“疏堵结合”的经验将在全市推广。定期土地执法检查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在建项目、拆迁现场、重点污染源监管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街”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实施了南大明沟河整治、北大槐树街整治等重点防洪工程,城市防洪水平进一步提高。阳光新路拆除废弃轨道,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一年来,经过全区持续深入的改造建设,全区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极大地提升了我区的对外形象。

(三)关注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牢固树立民生理念,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民生工作不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幸福淮阴”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多方筹集资金500万元,开展“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千家万户,扶危济困,助送温暖”行动,救助困难家庭5000余户。同时,区财政投入3624万元,妥善解决了医疗、就业、社保等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率先启动“金桥基础工程”,帮助185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助推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安置城镇职工833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扎实开展农民工帮扶行动,工会第二职业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就业培训基地”。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投资435.2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2.4万平方米,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槐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在我省设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范围和比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大力实施惠民医疗和大病救助工程,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文明创造不断深化。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迎全运会系列主题活动,成功推出一批省、市、区道德模范和文明品牌,全社会文明素质和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爱心民政”服务品牌取得丰硕成果,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 *建设* *享受先进城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称号。建立了人防、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双拥”活动卓有成效。全区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医保范围,军政军民更加团结和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摔地锦标赛和全市“京剧进校园”现场会,特色教育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建成了吉威中学教学综合楼、济南30中学塑胶操场、新世界阳光花园配套小学,进一步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建筑面积分别为1,000平方米和1,500平方米的段店镇和吴家宝镇两个综合文化站通过验收,新增“农家书屋”50余家,全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区体育局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保持低生育水平稳定。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我区被命名为"全国流动留守儿童示范区"。审计、统计、物价、档案、史志、老龄、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四)坚持执政为民,政府工作务实高效。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法治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建立了区政府领导集体学法制度,成立了区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和审议制度,出台了政府机关和镇的合同审查管理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区政府依法办事、依规办事成为常态。“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区扎实推进,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取得新成绩。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CPPCC提案,满意率在95%以上。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断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平安淮阴”建设扎实有效。大力保障西站地区拆迁维稳,重点做好国庆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完善区级领导公开接待制度,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省市交办件办结率达到1.000%。建立了政府青年应急队和应急救援专业队,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区安监局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我区被评为“全省消防安全创建先进区”;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我区成为全国首个“国际安全社区”。

——廉政勤政建设积极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热心帮助入驻企业和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机关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突出清理“小金库”,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办结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5件。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加自觉地做好各项工作。

代表们!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充分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无私奉献、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胜利”的新淮阴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经受住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地区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协调的步伐,努力的工作和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CPPCC和各民主党派全力支持和配合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参与、积极行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淮阴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大代表、CPPCC委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关心和支持淮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