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剪纸的问题

[编辑本段]剪纸的定义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空灵感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金箔、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这是中国民间艺人的专长。

[编辑本段]剪纸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民间装饰艺术之一,历史悠久。因其取材容易、成本低廉、效果明显、适应性广、风格多样、形象生动而广受欢迎。因为它最适合农村妇女的休闲生产,既可以作为实用对象,又可以美化她们的生活。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剪纸不仅表现了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包含了民族深层的社会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其造型特征尤其值得研究。作为中国原始哲学的体现,民间剪纸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综合性、美化性和吉祥性的特点。同时,民间剪纸以自己特定的表达语言,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河北蔚县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被文化部确认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李剪纸艺术大师工作室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也称为纸雕刻,窗花或绘画切割。不同的是,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不同,但创作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之为剪纸。

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雕刻而成的作品称为单色剪纸。像版画中的单色木刻,是最常用的形式,这类作品非常简洁大方。拼色剪纸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雕刻而成的作品。这种形式不常用,但看起来很生动。

[编辑本段]剪纸的历史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的纸发明于西汉(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不可能出现剪纸艺术。但当时人们用薄料,镂空雕刻手法制作工艺品,但早在纸出现之前就已流行,即以雕、刻、挑、雕、切的手法切割金箔、皮革、丝绸甚至树叶。《史记·建通堤丰》记载,西周初年,有一个国王称王,把一片梧桐叶砍成“簋”送给弟弟,在唐朝被封为侯。战国时期使用的是皮雕,(湖北江陵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和银箔雕(河南辉县谷玮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是和剪纸一起拆除的,它们的出现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于1967年,当时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发现了两幅北朝的带花剪纸。他们用的是麻纸,都是折叠的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中国剪纸的形成提供了实物证据。

剪纸手工艺艺术的历史,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是从纸的出现开始的。汉代纸的发明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纸是一种容易发霉的材料。在我国的东南地区,气候潮湿,加上每年五六月份的阴雨天,纸制品久而久之就会腐烂,民间剪纸是一种流行的东西。人们不会像珍藏一样保存它,弄坏了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气干燥,气候干燥,纸张不易发霉,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发现北朝剪纸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唐代剪纸一直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的诗里有一句“温水满我脚,剪纸唤我魂”,剪纸唤我魂的习俗已经在当时的民间流传开来。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可见当时剪纸的手工艺术水平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了一种天地之间的理想境界。流行于唐代,雕刻的花木图案具有剪纸的特点。比如日本正仓医院的“堆阳”图案,就是典型的手工切割艺术表现形式。到了唐代,还出现了剪纸制作的雕版印刷。人们用厚纸把它刻成蜡纸,然后把染料印在布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制品种类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例如,它可以作为民间礼品的“烟花”,贴在窗户上的“窗花”,或作为灯笼和茶杯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用剪纸作为陶瓷的图案,通过施釉和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也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在皮影戏中雕刻人物;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雕刻版,用油纸板雕刻成图案,刮印的图案用剪纸工艺制作,分阴阳刻。长队应该被切断,以区分事实和真相。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艺术成熟并达到顶峰。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比如民间灯笼上的花饰、扇子上的装饰图案、刺绣图案,都是用剪纸作为装饰进行再加工。更有甚者,我国人民经常用剪纸作为装饰来美化家居环境,如门垛、窗花、橱柜花、婚礼花、天花板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除了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图案手工艺人,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最基本的队伍是农村妇女。女红是中国传统女性完美的重要标志。剪纸作为针线活的必修技能,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的一门手艺。他们想从前辈或姐妹那里学习剪纸的图案,通过剪、再剪、画、剪,剪出新的图案,描绘自己熟悉和喜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树、亭、桥的景色,最终达到自己意志的境界。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艺术,像一棵常青藤,古老而常青,其独特的大众性、实用性和审美性成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象征意义。

[编辑本段]剪纸的雕刻方法

正刻、负刻、阴阳刻。

正刻:以线条为主,保留造型的线条,切掉其他部分,把线条连起来,还要保持形状,切掉外面的叫正形。

题记:以块为基础,把人物的线条截断,线条断裂,把造型切空,称为负形。

阴阳雕版:男性雕版和女性雕版的结合。

[编辑本段]剪纸的创作

一、作文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基本单位是线和块,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点、线、面。此外,由于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和复杂的画面内容、光影效果以及物体和图像的体积、深度和波动。所以只需要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把物体和场景从三维图像变成二维平面图像。通过对表现材料的大胆选择,化繁为简,用简洁的线条概括,使画面的焦点突出,黑白关系与现实形成对比,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视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体,这就决定了剪纸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创造都* * *储存在特定的视觉平面中。民间剪纸采用的是扩展的思维方式,随意性极强。剪纸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变成了一种自然大胆的创作,没有体积、空间、视角、比例,靠的是体验和灵性。创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空的物体放在同一平面上。这种静态的平面化,可以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通过动态的思维,不断地描绘你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在纸的局限性上大做文章,在局限性中自由驰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的空间和无限复杂的形状放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独特的表现力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作者发挥了自己真实纯粹的艺术本性,打破了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表现了自己的艺术对象。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习俗和题材内容的限制,创造性地将若干意象组织起来,使之具有连贯性、对比性和衬托性。这种展平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感和综合性,其最终目的是追求造型的整体性。完美的心理是这一切的基础。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纸对象的前景和背景出现在一个平面上,对象和图像互不覆盖,互不重叠,使我们既能完整地看到前面的对象,又能看到后面的对象,从而表现出强烈的装饰风格。创作者出于单纯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势,打破了实现的障碍,用形神合一的方法,充分表现了形象。对于剪纸来说,实物的背面、顶部、底部或内部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内在的感觉。隐形是合理的,不剪出来就是不合理的。

此外,民间剪纸的结构和表现并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对一个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一种充分融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动态辩证法。中国民间艺术不追求透视的纵深感,而是有一种“多看全”的审美认同。民间剪纸也体现了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空间中体现了事物的全貌。

散点透视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画的观念,不仅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的限制,而且完全脱离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将画面与主次意象、对称、平衡的形式法则统一起来。同时,民间剪纸也有散构图法,即不同的材料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作者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材料合理地安排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在现实中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自然是合理的。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体固有形状的束缚,不满足于外观的模拟,而是在平面上表现一切物体。同时为了追求造型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对不同时空的不同场景进行了描绘,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奇妙匠心和追求完美的审美欲望。

2.建模方法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所以这种艺术表现重在形似而非相似的表现。同时,由于剪纸技术的限制,不宜采用完全写实的手法,而只突出物体的轮廓特征,利用变形和夸张来突出物体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还是殷商时期青铜器的图形纹样,抑或是秦汉时期的石雕艺术,都以艺术夸张之美展示了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载体,在夸张和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和事物。但它并不仅仅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的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变形来改变对象的性质和形态的一种通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作者将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古老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内容。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理的主题表达只能主观臆想,使得剪纸的形象具有任意性,内心意象的刻画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纷繁复杂的内容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而不是对自然的客观描述。所以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醒目。这是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决定的,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同时,对生活原材料进行处理和简化,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色有个性的部分,把复杂变成简单的艺术再创造,这就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物体的特征,对物体形象最特殊的部分进行扩大、缩小、拉长、增厚、变形,使形象更具特色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眼睛是最生动的,所以创作者夸大了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