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运动可以抑制肥胖基因携带者的体重增加?

会呼吸脂肪的人会得救。台湾省立大学研究了1.8万有肥胖基因的人,发现6种运动能有效对抗肥胖基因,慢跑最有效;医生强调,慢跑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建议心脏病患者与医生讨论运动处方。

台大副教授林郁郁博士今天召开记者会分享研究成果。他说,肥胖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难题,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根据2013年至2016年台湾省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化调查,台湾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高达40%。林郁郁指出,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方式是肥胖的重要因素。以往文献表明,先天影响约占40%至70%。虽然专家经常建议人们多运动,但他们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运动更有效。台大公共卫生学院、台湾省健康研究所、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台湾省人类生物资料库」,分析超过18000位30岁至70岁人群的全基因组定型资料与健康问卷资料,进而分析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腰围、臀围、腰臀比等五项肥胖指标,分析65438+。

值得注意的是,在1.8万肥胖基因人群中,只有41%的人有运动习惯,相对较低。研究团队进一步研究有运动习惯的族群,发现即使有肥胖基因,只要经常做6种运动,也能避免陷入肥胖困境。在六种运动中,慢跑是最好的减肥方式。研究表明,过去1年没有运动的人,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体脂、腰围、臀围分别增加了3.13、5.09%、7.95厘米、5.84厘米。有慢跑习惯的,只增加身体质量指数2.11,体脂3.89%,腰围6.2厘米,臀围4.54厘米。除了慢跑,2到6项有效的运动是爬山、散步、散步、瑜伽、民族舞或国际标准舞。相反,同样被很多人喜爱的骑车、拉伸操、游泳、太极拳、气功,对缓解肥胖基因的作用却很小;至于再训练、羽毛球、台球、篮球、网球等运动,因为在分析的族群中有这种运动习惯的人数较少,所以无法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PLOS遗传学》上,被国际媒体广泛报道。林郁郁认为,慢跑之所以能对抗肥胖基因,主要是全身运动,其中手臂需要摆动,腿、脚、肩、腹都会参与动作。

台大医院北护理分院院长黄表示,虽然慢跑对抗肥胖基因有显著效果,但未必适合所有族群,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族群。建议先和医生讨论运动处方,避免心肌梗塞等风险增加。黄呼吁,虽然有些运动不能对抗肥胖基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助于健康。建议人们养成每周锻炼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习惯,达到说话时气喘吁吁的状态;最好一周做两次负重训练,既能增加肌肉量,又能避免肌肉减少、摔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