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小班儿童的语言表达
一、入园助长焦虑。
小班的孩子因为刚入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看不到熟悉的家人和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抗拒。他们极度焦虑,不爱说话,或者就是哭。如何消除孩子的焦虑?通常,我会用鼓励和欣赏来帮助这些孩子。我把教育机会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公园的时候,我总会夸孩子,“宝宝今天包得真漂亮。我相信你在幼儿园会有快乐的一天。”“喂,宝贝,你自己走路去学校。你真是个爱运动的好孩子。”“你好宝贝,我是喜羊羊(手里拿着一个娃娃),很高兴认识你。”“你好宝贝,我是小灰,欢迎来到幼儿园。”……刚开始孩子会不好意思的笑或者不打招呼。过了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孩子开始学会说你好“老师好”“喜羊羊早上好”。用这种方式,我乐于鼓励每一个每天上学的孩子。就算我不用娃娃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也会开心的和父母说再见,开心的走进幼儿园。刚进幼儿园的拘谨和陌生感逐渐消除。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互动,慢慢熟悉,慢慢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鼓励孩子,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迈出交流的第一步,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石。
第二,情境教育的推广。
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天堂,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孩子们表达语言的最佳素材。比如孩子上课的小互动,课间游戏的开发,都是开发语言训练的“教课书”。比如老师上课弹钢琴,孩子们慢慢坐到座位上,互相呼应着问老师“1234567,你坐好了吗?”坐着别动。“这是师生互动的开始。教师结合课本与孩子进行口头交流,是对孩子运用课本表达语言能力的最好训练。比如介绍父母的时候,我需要孩子表达清楚,有条不紊的告诉他们父母是做什么的,完整的表达出来。而在课堂之外,户外是孩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我带孩子逛公园,边走边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随口问一句“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这些话题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容易表达,激发孩子的说的欲望。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表达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会思考,敢说,喜欢说,形成了发展语言能力的大环境。
第三,抓住机会教。
因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语言简单,交流的时候动作大于语言,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场景:一个孩子在玩他喜欢的玩具,另一个孩子抢着去抢。两个孩子哭闹着要玩具,却没有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想法。因此,孩子们经常会有一系列的冲突,这使他们的交际行为受挫。教师可以采取教孩子相互交流的方法,让孩子学会用语言交流,在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人际交往。比如在“过家家”“我是小博士”“美发班”的课堂上,同龄人可以说“让我跟你玩吧”“我也喜欢这个玩具,我们一起玩吧”“让我玩我的玩具,让我玩你的。”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仅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模仿导致提高。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简单为主,不会完整规范地说词。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善于模仿。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孩子多模仿,模仿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我鼓励孩子多和大人交流,大胆表达,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会在大人纠正的时候明白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也是孩子模仿的好题材。比如“拔萝卜”这一课,老师引导孩子继续编故事,比如“狗狗快来,拔萝卜拔萝卜”“小猫快来,拔萝卜拔萝卜拔”...孩子天真活泼,模仿能力强。只要老师善于引导,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词 (verb的缩写)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孩子的认知水平低,要从具体的事物去理解和认知。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儿童语言练习的最佳手段。针对这个特点,我精心为孩子设计了各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