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告诉我,你不努力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失败。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在2018年初制定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年度计划: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凡事都要讲究仪式感。如此积极的新年决心,自然需要一个精致的笔记本记录。当我在年底回顾自己的成绩时,我会更加自豪。

为此,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从网上找了一款32K的皮质软手帐,深蓝色的颜色给人一种特别稳重时尚的感觉。

这才是新世纪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现在,一年过去了。

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发现以前的雄心壮志现在都变成了巨掌,扇我耳光,打我脸:

至于精美的手写账本,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它和以前一样新...

其实我做了一年知乎读书会会员,一年看世界会员,一年电子杂志会员,一年扇贝文字会员,一年PS素材会员,花了很多钱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一年后,我发现由于我缺乏自律,这些即将到期的会员续费提醒就像是冷眼嘲讽,讽刺地问我“要不要继续交一年智商税?”

一年后,我发现腾讯视频和淘宝是最会利用的会员,可以回本,仿佛在提醒我,人在消费和娱乐中永远不用担心“不自律”。

一年前,我满怀抱负和热情。一年后,生活务实地告诉我:现在我知道,我其实是个失败者。

但是我觉得人生的失败是常态。今年我做得不够好。总结的时候,不要出于羞愧和不甘而粉饰。想要改变命运,就要面对自己的不堪。

有句话叫“不问英雄,问狗熊”,意思是说,要想成功,不仅要问成功者,还要了解失败者是如何失败的,以此作为前车之鉴。那么,我就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教训:

一份“尖子生作息表”在网上广为流传,尖子生安排了一整天的学习工作,精确到15分钟为单位,简直非人。但对我来说,即使是简单的“早-中-晚”规划模式也很难坚持。

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如果你坚持做一件事,长远来看肯定大有裨益,但是每天去执行并不难,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看不到回报,但是你一直在努力,有很好的生活保障,即使一天无所事事也能让你衣食无忧。你还会选择坚持吗?

这时候没有生活的压迫,只有内心理想信念的坚持,人很容易放松。换句话说,虽然我们学习提升自己的动力是为了变得更好,但是如果现在的生活没有把你逼到无处不在的地步,你又能有多努力改变自己呢?

就拿我折腾了很久的新媒体写作来说吧。每天都在思考选题,输入知识,拟提纲,收集素材,创作,设计排版,多平台发布,推广,维护粉丝...一到两次,我会觉得充实,学到很多技能。但是当它变成了我需要坚持而不是爱好的常态,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累,很疲惫,特别是没有大的改善和收益的时候。

而当所有这些苦苦维系的“自律”遭遇足够多的干扰或打击时,放弃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个人觉得5438年6月+10月遇到了一些大的变故,精神压力很大。我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写散文和手稿,于是我向编辑请假,但我所有的努力都陷入了停顿。直到今天,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振作起来。

所以,如果个人做不到严格的自律管理,就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来坚持,强迫自己面对不适和困难。

事实上,没有什么比完全的逆境更令人兴奋的了。当我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出路,今年又不得不放弃在部队还算高薪的工作,选择赤手空拳打入社会的时候,我的求生欲望就会迫使我重新学习英语,开始写作。

为什么游戏会上瘾?因为所有游戏给玩家带来的奖励(快感)都是非常及时的,一个新游戏,只要简单玩几个游戏,大部分人就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几天就能熟练掌握游戏,感受到极致的乐趣。大部分游戏还有成就系统,每天根据指令完成任务时能及时收到反馈,满足玩家的成就感。

同样,以Tik Tok为首的“头条系”软件也深知这一点,推出的软件产品无一不让人上瘾,而且总是居高不下。这些都是利用我们普通人渴望成功的心理开发出来的“精神鸦片”。

一直觉得“鼓励幼苗生长”的故事离我很遥远,但是总结自己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发现玩游戏的人,Tik Tok等等。太多了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等不及”。人们都希望投资后能马上看到回报。

营销号就是用这个来收割一批批韭菜的智商税。什么“7天掌握瘦身技巧”“5招帮你实现财富自由”“30天写高级话实现变现”...多么像MLM口号的2.0版本啊!

一旦发现自己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快成功,之前坚持的自律生活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理由。梦想的幻灭和药物的副作用一样,会在极度兴奋后带来更大的空虚和打击,对一个人持续良性有序的工作和美好梦想的实现是极其有害的。

众所周知,当你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被突然打断,灵感、状态、思想突然混乱,体验极差。同样,在我们自律的路上,也有很多让我们无法变得优秀的杂念。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在部队),可能安排不了24小时,各种培训、考核、检查、公差都排满了,时间不固定。导致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被打断和占用,很难被培养成持久的习惯。有时候由于外出学习工作,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很难坚持。所以,想要培养良好的自律习惯,稳定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时刻处于不确定的工作状态是非常有害的。

心理学上有一种“锚定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需要对一个事件做出量化的评价时,他们选择的起始值往往会像锚一样限制估计值。比如,在努力的主观感受方面,如果你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努力,每天学习10小时,你会觉得每天学习8小时并不辛苦。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正常标准”。正常的标准是你周围的人对同一件事的判断的平均值。比如我的工作环境(部队),同事和士兵都认为读书学习没用,不影响我的工资等级。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会少关注读书和学习。

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负面“正常标准”的环境中,个人斗志会耗尽,对个人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判断事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学习和工作环境,可以利用网络等其他途径,找到更客观的评价标准,把自己的锚拉得更高。

如果不是经历了年底的巨大打击,我可能不会考虑健康问题。毕竟我才25岁,身体无病无伤,正是奋斗的好年纪。但现在我意识到,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会对一个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开始明白,良好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对于更好地实现我的梦想是极其宝贵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能无所顾忌地熬夜狂欢,不能无所顾忌地纵情吃喝,不能无节制地挥霍有限的精力。我终于开始意识到,我之前透支的账户正在被生活一点点追回。

运动软件keep的一句经典广告词是“自律使人自由”。想要真正突破壁垒,打破生活的枷锁,就要从自律做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你我都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先努力做一个自律的人。

我们还需要明确,自律只是第一步,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自律就像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好的工具。如何使用需要方法。为了真正实现突破,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先进的思维和模式。

关于成功的书籍和方法有很多,一一列举显然没有意义。我想仅围绕我今年对“斜杠青年”的思考,谈一些经验和教训:

有些人,很聪明,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特别喜欢学习,爱好很多,什么都知道,各种学科都有涉猎,和他们聊天,你会觉得很有趣,学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你以为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斜杠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2018年初,我下定决心要做这样一个斜杠青年,拥有写作、摄影、播音、旅游、心理学、PPT等多项技能。为什么要做斜杠青年?不仅仅是因为它看起来很酷很优秀,更是因为我期待自己不断开源,赚取更多的财富。

但事实证明,那些成功学者所宣扬的“斜杠青年”形象,不仅过于完美,还刻意忽略了很多细节,只强化了结果论,给人一种“努力一年就能成为斜杠青年”的错觉。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看过几个这样的故事,有些人通过个人技能和闲暇时间实现了财富自由,觉得自己也能做到,于是去关注,去付出,去学习,然后发现自己并不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是成败比中的分母。

其实斜杠青年这个词本身并没有错。优秀的人可以有很多技能,但是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有偏差。

斜杠青年一定精通很多技能,但是喜欢很多技能的人不一定是斜杠青年。前者可以利用技巧获得回报,后者只是在撇清表面。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看起来懂得很多,但实际上很肤浅,那你可能就掉进了一个叫做“达芬奇诅咒”的陷阱。

什么是“达芬奇魔咒”?这个表达来自一个叫莱昂纳多·罗斯佩纳多的作者,意思是一个人似乎对什么都像达芬奇一样感兴趣,他也像一个多面手,但结果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