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药性和作用有哪些?

白芷已被收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药。书中记载了此药的性味功效及应用。自《本经》以来,历代本草都有很多发展,在《本草纲目》中达到顶峰,其中对白芷的描述最为丰富。但自明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各家医家对白芷都有论述。

最富有的。但与此同时,白芷被医生应用的范围也在逐渐缩小,其部分功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为什么?明代以前白芷的功效记载是否正确,将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开发该药。

一、白芷的祛风功效

从《本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白芷负责“寒热头风致目流泪”,简称“别目”,“治感冒”负责“头痛、头晕、瘙痒”,白芷祛风实际上是指感冒袭主的外感表现。这里的“风”主要是指外感感冒,但到了唐末,对风的认识和对风的控制范围的应用都有所扩大。其实包括外风和内风。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感冒之客,因皮肤虚弱而痒,或感冒之痒,夫目润唇歪,皆风入脉。“大肠中风患者卧有肠鸣音,其他书籍如《和记方菊》、《外治秘方》等都有记载。如在《和记方菊》中,朱砂天麻丸与白芷、白附子、天麻、天南星、麝香同用,用于治疗痰多、头痛、头晕、思维沉重、颈急、手脚麻木等症。这种病不难看。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1)外感感冒,属于表象范围;(2)中风(中风经络口眼歪斜,风中脏腑之气昏痉)。对于后者,从明朝开始就很少使用了,除了治疗歪嘴歪眼。

“普通感冒”可分为寒、风、热。明代以前的本草著作都认为白芷能治风寒风热证。其中白芷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如九味羌活汤、柴葛吉杰汤均含有白芷。明代以前的草药中就有白芷治疗眉肋疼痛和鼻衄的记载。白芷味辛,祛风解郁。所谓“风热者”以辛散之,将“头郁”应用于白芷以辛散热,亦为后世所接受。

不同的是,在使用白芷时,多以清热类药物为主,而不是明朝以前单独使用白芷。如清代《叶》,白芷用于黄芪、桂枝、连翘等清心药,治疗阳明内热头痛、鼻眼干涩、牙痛颊痛,白芷还与石膏、黄芩、薄荷同用。

如清代叶新亭治疗大头瘟,患者昏迷,发热强,头痛,面红,热毒。白芷加入羚羊角、钩藤、大黄、栀子、连翘、金银花等清热类药物中,散头散面。

白芷在治疗肠风痔瘘、杀虫、治疥疮疥疮方面的作用,早在明代以前就有记载。比如《神农本草笔记集》里,白芷可以做浴汤,道教用它做香浴,可以去除恋尸癖。白芷用于治疗肠风引起的痔瘘和疥疮疥疮,后世很少使用。

二、白芷的除湿作用

《经典》记载:白芷“主妇下瘘管红白。”“漏用痈抵抗各种疾病。三经的温热也是白芷的“温消”,积累了丰富的白芷除湿经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用于治疗汗出多汗、脉厚如儒、舌苔粉、睡中湿痰、清阳证等温湿病症,与白芷、厚朴、草果、陈皮、半夏同用,祛湿开窍,醒神;用于治疗女性白带,白芷用于治疗女性白带盲目;在山岚用于避秽浊,防瘴气,防瘟疫,如《千金方》避瘟疫芬子散,由白芷、蒿组成。清末,张锡纯创制了由白芷、阿莎丽、冰片组成的卫生防疫鲍丹,用于治疗霍乱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等一切疾病。其他如治疗湿热瘀阻所致的腹泻,也用白芷。

三、白芷的一般功效

白芷气味芳香,善于出人头地,芳香开窍的效果很好。白芷能清九窍。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其主要作用如下:(1)疏通鼻窍。吴欣怡和细辛治疗鼻痛。用芥菜穗治风寒流涕,用苍耳子、树枝、桔梗、菊花治鼻窦浊鼻;(2)清醒过来,开始明白。比如由白芷和桔梗组成的檀香汤,具有调中安神、醒脑提神的作用。(3)疏通下窍。如白芷用于治疗肠风便秘,尿气不止。明朝以后,除了鼻窍广泛应用外,其他都不常用。

第四,白芷的行气作用

如大陈香丸(白芷、乌药、姜黄、沉香、香附)用于治疗一切因空调引起的腹痛、胸膈哽噎、呕吐、痰多。行气通脉。自《本经》记载白芷负责“血阻阴胀”以来,历代医家均有论述;白芷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为后世所用。据清代宫廷医籍记载,白芷与羌活、沉香、沈瑶、三七、红花、牛膝、当归配伍。再比如和记局方里的红花、当归粉,治疗人的血虚或血瘀,也就是活血药里用了白芷。

五、白芷的止血作用

经典记载白芷持“女漏红白”。药性理论明确指出“主妇血崩”,白芷“主妇血腰痛。”可见白芷的这种止血作用主要是针对妇科的。明朝以后,这种功能逐渐稀少。

傅治疗血崩,在服用生血止崩汤(当归、炮姜、桃仁、炙甘草、乌梅、蒲黄)时,如果血崩较重,则用白芷(炒黑)的方剂“加强止血”,可见白芷具有收缩末梢血管、促进凝血的作用。多年前,有人将白芷提取物(香豆素类)制成口服胶囊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白芷的美容功能

经典记载白芷“皮长,润泽,可作面脂”。《大明本草》用它来“除皱除疤”。

七、消痛散结,排脓生肌止痛。

白芷的这些功效,自经典以来历代草药都有效仿,后世临床医生也常用,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白芷的镇痛作用不仅可用于缓解疮痛和牙痛,还可用于感冒中的偏头痛和刺痛。

八。结论

综上所述,白芷的应用在明代最为丰富。其功效是:祛风除湿、行气消疮、止血、除皱、美容。而且体现在本草上。清朝以后,白芷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其中止血除皱的功效并未广泛应用。白芷的原产地江浙一带更是如此,这可能与强调清热、慎温燥的学术思想有关。此外,大多数本草都注明了白芷的禁忌。白芷燥耗血,散能伤气,虚火者忌之。禁止任何因火呕吐的人。阴虚火旺,血热所致的红白漏,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