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公主都叫格格?

皇帝的女儿分为两类,和硕公主和葛兰公主。一般只有女王的女儿才能被命名为葛兰公主。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乾隆十公主的封号是葛兰公主和孝公主,因为乾隆是个老太婆,对她很宠爱。后来,她嫁给了贵族的儿子丰绅殷德。皇帝的妹妹叫长公主,他的姑姑叫长公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君主(即可汗)和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普通未婚女子)都叫格格,没有定制。比如努尔哈赤的大女儿清太祖叫东郭格格,二女儿叫嫩哲格格。

清太宗继位后,崇德元年(1636年),皇帝的女儿开始被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的女儿称为古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称为和硕公主。格格穗,指王公贵族的女儿,说皇太极继位后,崇德元年(1636年)开始仿明制度,皇帝的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的女儿称为古伦公主,妃子所生的女儿和皇后的养女称为和硕公主。格格遂指王公贵族之女的称号。比如皇太极(孝文皇后所生)的二女儿玛卡塔,一开始被封为古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后改为文庄长公主。可见影视剧中把皇帝的女儿称为格格是不准确的(比如朱桓公主,十八公主...).顺治十七年(1660年),格格分为五等,即:

第一,太子的女儿,被称为和硕格格,中文称为君主;

第二,王子和郡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中文名是郡主;

第三,多罗贝勒的女儿,又名多罗热格,中文名叫君;

四、贝子之女,名孤山格格,汉明郡君;

第五,甄国公和傅国公的女儿叫格格,韩的名字叫;

另外,低于大众的女性被称为重男轻女。格格这个名字一直用到清末民初,后来逐渐结束。比如清朝的高宗(乾隆皇帝的李鸿)一生生了十个女儿,其中五个因为死得早没有被封,另外五个女儿被封为公主。即三女儿(生于孝贤春皇后)、冯家伦、靖公主;第四女(苏,春晖帝贵妃)封公主;七女儿(孝纯皇后所生),冯家伦,靖公主;第九女(孝纯皇后),和硕和恪公主;十女儿(费)、冯家伦和萧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出生在乾隆六十五岁的时候。她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呵呵的长子丰绅殷德。她应该被命名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封他为居伦公主。此外,乾隆皇帝还收养了其弟洪州的一个女儿,后被封为和硕公主、万公主。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从皇太极开始,清朝不再称皇帝的女儿格格,而一般称公主。但公主的家人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称呼她为“格格”,按照她的排名来称呼,比如“大格格”、“十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