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减负增效”

1.减负增效,重在课堂。

“减负增效”要以课堂为重点,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和老师提供及时的辅导。教师要严格筛选作业,以中学生为标准,布置适当的作业。

学校和教师应深入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同时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实践分层、作业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愿选择自己的不同层次的“包袱”,让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学海无涯,“减负”的同时更要强调吃苦精神。

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本身就缺乏吃苦精神,“减负”很容易成为这类孩子逃避学习的借口。在中国古代,有一种艰苦奋斗的模式。没有努力,什么都不能成功。“减负”不是让孩子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必要的、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减负”后孩子做什么?

孩子们的负担减轻了,空闲时间增加了。那么,“减负”后的孩子都做些什么呢?学校和社区应当开设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课外小组,开设选修课,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4.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既是“学业负担”,也是“心理负担”。

我们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站、学生聊天室、知心姐姐邮箱、知心姐姐热线,全面帮助学生解决平时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培训,鼓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微笑、多关心、多理解”。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可信可敬”。

5.改革评价方式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关键。

注重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教师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转变,将区别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如有可能,尽量实行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试卷,考试时自行确定试卷难度的考试方式。考试结束后,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第二次复试,登记哪一次考试的成绩比较理想。

6.减负也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可以召开专门的家长会,宣传减负理念,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7.学生的合理负担是多少?不能凭感觉或个别现象来判断。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研究,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中小学减负工作有据可依。

8.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和学校减负。

现在有一种说法,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老师要“加负担”,但什么是老师的合理负担也需要研究。减轻学生负担,必然会加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负担;给学校增加教学和教研管理的负担。增加这些负担是合适的,那么来自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其他方面的负担就应该减少。让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这应该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