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画。我挺喜欢毕加索梵高米开朗基罗(雕塑)。你能介绍我吗?

毕加索(1881 ~ 1973)出生于西班牙。他是当代西方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一位多产的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共计近37000件,其中油画1,885件,素描7089件,版画20000件,石版画61件。

与文森特·梵高一生生活贫困不同,毕加索的一生是辉煌的。他是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画家。在法国一家报纸2月份的民意调查中,1999,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十大最伟大的画家。

关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都包含着我的血液,这是我绘画的意义。”面对勤奋的毕加索和天才的创作,你会毕恭毕敬吗?

1881—1900童年

1881 10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完成第一幅油画《斗牛士》;

1895进入巴塞罗那龙哈艺术学校;

1897年进入马德里皇家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的油画《科学与慈善》曾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获马拉加金奖。

1900—1903蓝色期

1902完成了“蓝色自拍”;

1903,他完成了人生,用浓重的蓝色调表达了贫穷、老年、孤独的苦难;

1904—1906上升期

1904开始落户巴黎的“洗衣船”始于玫瑰时期。遇见费尔南德·奥里维,一起生活;

1905年,他用烟斗写了《男孩》,被慈善家约翰·海西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巨款买下。

1906年,他结识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并为美国作家、收藏家常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遇到布拉克,开始创作立体派风格,创作了《阿维尼翁的少女》;

1909解析立体主义开始;创作《弗尔南多的头》;

1917—1924古典时期

1917在意大利认识了舞蹈家奥尔加·科克洛娃,创作了奥尔加肖像;

1918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办联展;

1920手绘珊瑚版《三角帽》;

1922创作了两个海边奔跑的女人;

1925-1932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我认识了年仅17岁的玛丽·特雷莎·沃尔基,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玛吉;

1929他和雕塑家龚·萨勒斯一起创作了雕塑和铁丝结构。制作一系列以女性头像为主题的攻击性绘画,展现婚姻危机,认识大理;

1932—1945变态期

1932创作了《红色扶手椅里的女人》;

1933创作以雕塑家工作室为主题的蚀刻画。

1934创作了以斗牛为题材的作品;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认识朵拉。玛尔,并创作了多拉·玛尔的肖像;

格尔尼卡创作于1937;

1942创作了版画《自然的故事》

1943遇到22岁的弗朗索瓦·吉罗;

1944年加入法国* * *产党;

1945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田园时期

1947儿子克劳德出生了。他在陶工哈米尔工作室制作陶器,由1948 * * *,制作了2000件陶器艺术品;

1948为世界和平大会制作了《和平鸽》《贡戈拉二十首诗》海报;

1949创作了卡门系列;

1950获得列宁和平勋章;

1953,在马都拉陶瓷工坊认识杰奎琳·洛克;

1954年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性》变奏曲系列;

1956年,电影《神秘的毕加索》上映,有克鲁佐* * *;

1957年,毕加索75周年画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创作了版画《斗牛系列》。

1958毕加索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创作壁画《伊卡洛斯的陨落》;

1959创造了一系列模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的变奏曲;

1961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庆祝毕加索80岁生日;

1963中的彩绘画家和模特;

1966年,巴黎大皇宫和小皇宫举办毕加索大型回顾展。流沙系列创作;

1968创作了《天青石》和《可笑的人》系列版画;

1970年,西班牙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巴黎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毕加索诞辰90周年展览;

1973,92岁,于4月8日在坎城附近的詹姆市去世。4月10日葬于福文纳居别墅花园。

参考资料:

/bjs/sp.htm

梵高简介

“他的一生是人们经历过的最艰难、最艰辛、最辉煌的一生……”

37岁的梵高绝望地开枪自杀。...

时至今日,梵高已经成为艺术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异类、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梵高美术馆]

19世纪艺术巨匠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津德尔特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西奥多·卢·梵高,当地的一名牧师。他母亲的名字叫安娜·科妮莉亚。四年后,梵高的弟弟西奥出生了。他是梵高一生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崇拜者。

梵高小时候不爱学习,但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还能用它们写信。另外,他后来学宗教的时候学了拉丁语和希腊语,母语是荷兰语。他总是懂六种语言。这说明梵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不是一个疯子!这个必须澄清!请看《不能用疯子来形容他》一文。

1861年,梵高进入小学。1869年,16岁的梵高在与梵高同名的艺术家文森特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信使公司海牙分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这家商店是文森特叔叔创办的。现任经理是一位年轻的Testiger先生。这家商店出售油画和名画的复制品。梵高在那里当店员。后来,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到了伦敦分公司。梵高淳朴、真诚、热情的性格让别人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接班人。

梵高在这几天通过工作学到了很多艺术知识,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梵高一生爱读书,从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这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杰出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他最喜欢的画家有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到海尔维特。

1872年夏天,梵高回到海尔维特看望父母,见到了在外地读书的弟弟西奥。8月,提奥去了海牙,梵高和弟弟度过了愉快难忘的一天。西奥离开后,他们开始了终生通信。这650多封梵高写给提奥的信,是我们了解梵高最重要的信息。(请看本网梵高信札)

1873年,西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公司工作,与梵高成为同事。

1874年,梵高在伦敦向房东女儿求婚失败,这是第一次巨大的打击。绝望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客户和同事都对他很有意见。最后,1876开头,梵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梵高通过报纸上的广告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海滨小镇拉姆斯盖特,在斯托克斯先生开办的一所学校做无薪实习教师。7月,学校搬到了洛瓦斯,但试用期过后,梵高依然没有拿到工资。他开始寻找另一条出路。这时,他有幸认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开办的学校里担任助教。后来他成了助理牧师,就连梵高也有了第一个传教士。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他已经投身于宗教,成为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65438年2月,梵高回家过圣诞节。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过英国。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1877年,在文森特叔叔的帮助下,梵高在多德雷赫特的一家书店做店员。但因为他献身宗教,疏于工作,四个月后又失业了。

1877年5月,经父亲同意,他来到阿姆斯特丹,住在时任荷兰海军司令的约翰叔叔家,准备参加神学院入学考试。梵高的叔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为他找到了最好的老师。但因为他渴望从事实际工作,讨厌晦涩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所以放弃了继续学业。

1878年7月,他再次进入布鲁塞尔的教会学校,但还是没有拿到毕业信。

同年65438+2月,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纳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这是一个像地狱一样的地方。矿工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发生瓦斯爆炸。为了给矿工们最大的帮助,梵高和矿工们吃住在同一个破旧的房子里,把自己所有的食物和物品都给了他们。后来因为他对工作的“热情”和“丑陋”的形象,教会认为他损害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梵高的行为受到矿工们的尊敬,有人视他为圣人。

再次被解雇后,梵高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志愿从事传教和救济工作。这个时候他要去搞艺术了!

1880 10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去了布鲁塞尔学习创作。

1881年4月,梵高回到父母居住的伊顿。他开始研究和创作绘画,他的家人和亲戚已经开始对他失望了(其实一直都是失望)。但此时,梵高深埋在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

在伊顿公学期间,他爱上了刚刚失去丈夫的表妹凯(也就是曾经帮助过梵高的牧师叔叔的女儿)。他和凯相处得很好,但是当他向她求婚时,又被拒绝了!凯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梵高去凯的父母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梵高的要求。梵高把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自焚。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蜡烛...梵高走了。

再次受到打击的梵高来到海牙。他得到了著名画家的亲戚安东·莫夫的帮助。在莫夫的指导下,梵高在绘画技巧上进步很快。他还得到了海牙Gubil分公司经理Testiger的支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梵高拒绝了莫夫的建议:画石膏雕像。不过,更合理的说法是,梵高最终与莫夫和特斯捷分手是因为他与肖恩的交往。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靠哥哥提奥每个月寄来的钱生活,这种靠哥哥支撑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梵高自杀。

1882年2月,梵高认识了他的女儿肖恩,并和她生活在一起。出于对他悲惨生活的同情,梵高决定和肖恩过平静的生活。每个人都反对他们的联盟,甚至西奥。他们终于分手了。

9月中旬,梵高在与肖恩分手后,离开海牙前往荷兰北部的德伦特,开始了长达数月的流浪和创作。

1883年底30岁的梵高来到父母在纽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梵高的父亲去世。当年梵高完成了他的一幅名作(所谓的名气就是后人的评价,当时没人认识梵高),吃土豆的人。这一时期的梵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这些画深沉厚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喜欢画画一方面是出于对工人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也受到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

1885 165438+10月,梵高去安特卫普边学习边创作。他开始仰慕鲁本斯,接触日本浮世绘。

1886年2月,梵高突然去巴黎和弟弟西奥一起生活。西奥当时已经是知名的画商,他非常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梵高结识了保罗·高更、埃米尔·伯纳德、图卢兹-劳特雷克、卡米尔·毕沙罗和修拉等画家。我还认识了经营绘画用品的驴子。这一时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使用了点画等一些印象派的技法。同时,他也开始创作著名的自画像。

1888年初,35岁的梵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寻找他渴望的明媚阳光和无边无际的农田。他租下“黄屋”,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真的达到了一个高潮。《向日葵》、《夜咖-室外》、《夜咖-室内》、《收获的风景》和《海岸上的渔船》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但他仍然只能*西奥的补贴生活。

在阿尔勒逗留期间,梵高认识了邮递员林露,而善良的鲁林可能是梵高在阿尔勒唯一的朋友。梵高还为他们家画了许多肖像。

65438年6月+10月,高更来到艾尔和梵高一起生活,这是梵高梦寐以求的。为了装饰高更的房子,他打算画一打(12)向日葵,可惜没有画完。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非常尊敬高更,但由于性格和艺术上的差异,他们经常吵架,后来梵高因为过度劳累而经常精神失常。在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试图“暗杀”高更。高更出走后,梵高回到“黄房子”,割下自己右耳的一部分,送给了当地的一个女孩...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梵高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结束了。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西奥结婚了。

5月,梵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梵高应该患有癫痫,有人推断梵高有这种病的遗传因素,因为他的家族有这种病史)。

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生病,但平时极其清醒(癫痫患者不生病的时候就像普通人一样),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此时的梵高已经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用心绘画的大师!

梵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是应该在以情、以真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可以说,用绘画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一些画派乃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但当时根本不了解梵高和高更,所以梵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油画,他这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支持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1890年5月,梵高去巴黎会见弟弟西奥、妻子和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梵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梵高,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催促下建立的。)

5月21日,梵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然而,著名的作品《黑麦与乌鸦》被认为预言了梵高的死亡。

参考资料:

/question/1250298.html?si=5

米开朗基罗和他的画;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475-1564)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以其跨越时空的宏伟杰作在生前和死后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同时也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有幸活到89岁,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度过了70多年。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人情世故的冷漠,使得他的作品都具有戏剧效果,气势磅礴,人性悲壮。

大卫,大理石雕刻,高410cm,1501-1504,现藏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美术馆。

圣经上说,当大卫还是一个年轻的牧羊人时,以色列人经常与非利士人打仗。有一天,正当两军摆开阵势时,突然,一个将军从非利士人的营地里冲了出来。他戴着青铜头盔、盔甲,蹲伏着,身高七英尺...这个人是迦特人歌利亚。看到这种情况,以色列阵营中没有人敢出来战斗。连续40天,歌利亚骂阵。

大卫有三个兄弟,他们在以色列国王扫罗的军队里当兵。有一天,大卫给他的三个兄弟带食物,恰逢歌利亚的责骂。大卫听到这句疯狂的话时,气得浑身发抖。当他看到他的兄弟和以色列王扫罗时,他坚持要出去战斗。大卫没有戴头盔或盔甲,也没有携带武器或枪支。他还是穿着平时的牧羊服,放羊的时候带着打狼棍和弹弓,顺便捡了五块石头。歌利亚只看到一个牧羊人的孩子,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就在歌利亚拿着钢刀向他直冲过来,准备靠近大卫的时候,大卫拉起早已准备好的弹弓,石头打在了歌利亚的额头上。迦特巨人一头扎入地下,再也爬不起来了。非利士人被这个意外的结果震惊了。忽然,营中大乱,以色列人攻击他们,非利士人逃跑...

米开朗基罗创作这座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经成熟。过去的艺术家大多表现大卫砍掉了敌人的巨人,取得了胜利。米开朗基罗的表现是:大卫举起左手,肩上扛着“吊索”,右手下垂,好像要握拳。头微弯,怒视正前方,处于迎接战斗的状态。从艺术效果上看,这种矛盾高潮前的状态更吸引人。在思想效果上,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正义的精神气质。米开朗基罗把大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保卫城市并控制城市的年轻士兵,这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在艺术技巧上,艺术家以解剖学为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全身肌肉的刻画极其合理自然。同时对手的关节和大腿被夸张拉长,手脚略大,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很正常。他的面部表情也很逼真。他眉头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展现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该作品成为后世艺术家学习雕塑的典范,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日夜,晨昏,大理石雕像,为美第奇家族陵墓而造,米开朗基罗于1520-1534年创作,现位于罗马。

佛罗伦萨巨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索教堂的一个礼拜堂里,15年间断断续续的修建。米开朗基罗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这成为他创作的最后阶段。其中最著名的是内莫尔公爵朱利亚诺·美第奇墓前的一对男女人物“日”和“夜”,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美第奇墓前的一对男女人物“暮光”和“晨”,这是脱胎于古代河神的四个象征性雕塑。

天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睁得大大的,越过肩膀向前凝视着。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人,但肌肉松弛无力。她用右手抱着头,睡得很沉。她脚边的猫头鹰象征着夜晚的到来,她枕头后面的面具象征着噩梦。她似乎疲惫不堪,只能在梦中得到安宁。《暮光之城》表现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松弛的肌肉无力地垂着,苍老的脸庞沉浸在平静的反觉醒中,也许是因为抑郁而发呆;“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光彩,似乎在挣扎着从昏迷中醒来,但没有喜悦,只有身心的痛苦。这四个字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有很强的不稳定感。他们辗转反侧,仿佛被世界打扰,一脸愁容,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代表着时间主宰的生死命运。

美第奇家族陵墓及其雕塑是不朽的杰作,也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尤其是这四尊雕像所表达的焦虑、紧张、苦涩的臣服,更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当米开朗基罗面对动荡不安的意大利现实社会时,人文主义的理想破灭了,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深刻而消沉,作品中只剩下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悲伤。这些雕塑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们成为后来“风格主义”艺术作品的先驱。

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简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1475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布里塞,父亲是基切和卡布里塞的自治市长。65,438+03岁时进入佛罗伦萨画家Ghirlandaio的画室,后转入圣凯尔修道院美第奇学院当学徒。65438年至0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品,如《酒神巴克斯》、《狄俄尼索斯》、《悼念基督》。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像。1505年在罗马,受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之命修建教皇陵墓,1506年停工后返回佛罗伦萨。1508年,他奉命返回罗马,历时四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建设,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束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圣洛伦索教堂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的廷教堂,花了将近6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壁画《末日审判》。之后在罗马生活,从事雕塑、建筑和少量绘画,直到1564年2月在自己的工作室去世。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壮实,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表现出基于现实主义的不同寻常的理想处理,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经常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来表现当时市民阶级的爱国主义和争取自由的精神。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科学精神和哲学思想,但他把自己的悲剧激情倾注到了艺术作品中,这种悲剧以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他塑造的主人公既是理想的象征,也是现实的反映。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艺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传世作品介绍:大卫,大理石雕像,高2.5米,即使放在基座上也有5.5米高。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01-1504,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时代,漂泊的生活让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产生了怀疑。他在痛苦和失望之余,将自己的思想倾注到艺术创作中,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塑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壮丽、坚强、勇敢的英雄形象。大卫是这一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年轻英雄。他曾经杀死了侵略犹太人的腓力斯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按照大卫战胜敌人后踩在敌人头上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在遇到战斗时的状态。在这部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身材匀称的年轻人。他自信地站着,风度翩翩,左手拿着一块石头,右手耷拉着,头转向左边,面容清秀,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在地平线上搜寻着远处的敌人,准备投入新的战斗。大卫的体格雄壮有力,举止勇敢坚强,身体、面部、肌肉紧张饱满,体现了外在和内在的一切理想化的男性美。少年英雄怒视前方,表情充满了集中的紧张和坚强的意志,体内积聚的巨大力量似乎随时都会爆发。不同于前人习惯于表现战斗后的场景,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创造了人物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更具感染力,他的姿态看似在休息,但身体姿态却表现出某种张力,给人一种强烈的“在无声中运动”的感觉。这座雕像是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为了让雕像在基座上看起来更加宏伟,艺术家特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臂,让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下显得更加高大威猛,充满了巨人感。这座雕像被认为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更重要的是,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表面上看是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是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创作出的不仅仅是一座雕像,更是思想解放运动艺术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在艺术史上永远散发着无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