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普」网文有什么特点?

用日常经验编织科学神话。“在醋泡鸡蛋的基础上加入鹌鹑蛋、大枣、枸杞和中草药。经过工艺发酵,可治疗中风、风湿、偏瘫、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什么很多医生治不好的病,喝了这个就能治好?”.....事实上,堆砌医学术语包装的“醋泡食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药品数据库中根本找不到,却被渲染成“神药”来推广销售。

引用国外研究数据显示权威。调查发现,引用所谓的国外研究成果是“科普在线”的惯用伎俩。“澳大利亚癌症中心调查显示,22例成人恶性肿瘤化疗5年后的生存率,澳大利亚为2.3%,美国为2.1%,不化疗的生存率更高。”一篇名为《世纪大骗局:癌症治疗的谎言》的文章说,“根本不用化疗的癌症,比接受化疗的成功率更高。”"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化疗的效果只有2%到4% . "这类文章的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外的替代医学网站。所谓的替代医学是对传统西医的一种补充疗法。这些网站利用普通人对化疗的肤浅认识,比如呕吐、脱发、发烧等。,夸大恐怖效果,宣传其非主流疗法。

用科技名词和国际荣誉吸引眼球。“某某和他的专家团队发明了小分子切割技术,将中药提纯、提取、浓缩成膏...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快速吸收,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文章称,“这项号称领先世界10到15年的高科技小分子切割技术,以世界专利和诺贝尔奖为目标,比尔·盖茨带着400亿美元的巨款派特使,三次洽谈合作”。但调查发现,拥有该技术的公司在企业注册信息的经营范围内并无药品生产权。另外,对于如此重大的科技突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搜索“小分子切割技术提取外用草药的方法”,也没有匹配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