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读写训练营(学员号74)“象棋残局新论”

“棋”的名字在《楚辞》等古籍中都能找到,其来源已经很久远了。“象”的本义是“象,象也。”意思是象棋是古人创造出来模拟战争系统的。

1925 165438+10月,山西省青少年象棋比赛在太原举行。16以下的高一学生贾体涛是数百名年轻选手中最年轻的。他以全胜的战绩夺得冠军,使他在华北声名鹊起。

贾体涛(1909—1995),山西洪洞赵城人。当代杰出的佛学家,中国象棋理论的奠基人,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全国各地大学教授哲学和逻辑学。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国际象棋理论的建立,即国际象棋残局理论。《棋局新论》相较于《易清雅曲》《橘子的秘密》等大多数技术类残局作品,走了一个新的方向,在理论上重新定义了残局。可以说这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棋论著作,没有之一。

国际象棋的三个阶段:布局、中局和残局。布局是顺序战,主要是分兵力部署的方针,是战略性的;中局是开始战斗;残局是战力不全的战术战。就棋局全局而言,战略方针是:“优则胜,劣则和。”

当然,这些理论棋手都很熟悉,但结合实战的理论是有意义的,只是具体情况不同。比如“一马擒王”一定是帅(将)占中线和单马按禁点结合的结果。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混乱呢?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第1至3章),作者提出了残局的一个核心概念——“形”。

一般来说,残局中的“形”是以双方或一方的剩余作战力量:车、马、枪、兵,包括帅(将军),围绕着师、相的剩余定性形展开的。

对于“形”的问题,书中阐述了判断形、成形形、展开形、捣实形、限制形等一系列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

本书第二部分第四章开头,作者推官位提高残局战斗力,提出了冷战时用官位抗头炮的套路。

看完这本书,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下棋需要扎实的基础。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象棋。虽然痴迷于楚河汉界,但水平始终没有提升。学了半年多的一个金盾版象棋入门,终于有点入门了。我也明白,提高棋艺没有捷径可走。我只坚持基本功训练,平时下棋的时候体会。

第二,韬光养晦,以和为贵的战略。象棋是模拟战争的艺术。平时我们看了那么多古书,都是杀破的技巧。虽然可以提高临场棋的战斗力,但是没有理论指导,而这本书也让我逐渐明白了中盘外的策略是一种棋论。

第三,熟练掌握,稳步前进。如果你已经下了三五年的棋,掌握了基本的杀法和基本的残局,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在这个阶段学习,我推荐这本贾体涛的书,作为下一阶段的进阶教材。对了,这本书不是给普通人看的。就像功夫之道,先练筋骨,再练心性,才能达到精益求精。

很多人喜欢下棋,喜欢看比赛,仿佛出现在铁马搏杀的场景中。他们心中的英雄气概。

象棋是一门艺术,如果只注重技巧,为了下棋而下棋,往往没有成就。看棋论,其实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棋艺的境界就是达到两人对弈冥想时天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