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多雨(台湾省)真好。

(1)清晨,打开窗帘一看,窗户上已经布满了水滴;啊,太好了,又是一个雨天。下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雨,屋子里湿衣服像万面旗帜,墙壁地板全湿了,我也没抱怨。雨天总是带我去另一个地方,在那里我可以再次享受快乐的童年。

那时候我才六岁,在老家浙江永嘉,睡在妈妈温暖的怀里。天亮了,听到瓦背上的雨声,我松了一口气。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地,妈妈不用早起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躺一会儿。我又舍不得睡,也不让我妈睡,吵着要她讲故事。我妈闭着眼睛给我讲了一个下雨天的故事:有一个盲人,下雨天没带伞。一个路人看他可怜,打着伞把他接回家。当那个盲人回到家时,他说那把伞是他的。他说他伞的两根伞骨是用麻线绑的,伞柄上有个空洞。你完全正确。原来他是边走边用手摸的。伞主人微笑着把伞给了他。

我说这个瞎子好坏!妈妈说,还不错,因为他太穷了。伞的主人认为他真的应该有一把伞,然后才给他。在清晨的光线下,我看着母亲的脸。她的额头是方的,眉毛又细又长,眼睛眯成一条线。我的启蒙老师说,菩萨有一双善良的眼睛,她妈妈一定长得跟菩萨一模一样。

雨越下越大。我妈一起床,我就跟着起来了。没吃早饭,我就穿上舅舅的旧靴子,在雨中的院子里玩耍。我把阿荣波雕的小木船漂在沟里,中间坐着妈妈缝的猩红色的“布衣姑娘”。绣球花瓣围绕着小木船打着旋,一起向前流动。

(5)下雨了,长工不离田,都蹲在大仓房后面推排九。我把小花猫抱在怀里,然后我坐在阿隆博的怀里,等着阿隆博剥开香脆的炒豆送到我的嘴里。吃够豆子再吃麻糖,口干就吃柑橘。有一段时间,很多警察被推到东部和西部。谁赢谁输都一样有意思,只要下大雨。在雨天,老师会迟到。他有脚气,带着钉鞋在山脊路上行走不方便。老师让我学汉字,阿荣波会告诉他,“小春肚子疼,在睡觉。”老师不会拿着伞来找我。妈妈,只要我不打扰她。

五月的黄梅天,到处都是黏糊糊的。我妈进进出出的抱怨,我爸却拿着宜兴茶壶坐在门廊上赏雨。院子里各种花草树木,一场阵雨过后,新绿的枝条顽皮地展开翅膀,捧着娇嫩的花朵。我父亲用一根长烟斗点燃它们,告诉我这是紫丁香,那是红的。大理花和剑兰争相开放,桂花散着淡淡的清香。墙边的高玉兰长满了树,下雨天枯萎的很快。我得赶紧爬起来摘,摘一筐送邻居。广玉兰叶子上的水珠都是香的。

⑦鼓手总是在下雨天从我家后门摸索着进来,坐在厨房的长椅上唱《秦雪梅丧》和《郑元和学乞丐》。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听。晚上在大厅唱歌,请所有邻居听。在宽敞的大厅中央,一盏明亮的煤气灯亮着,嘶嘶作响。煤气灯一亮,我就觉得开心,说不出的开心。雨越下越大,盲人先生的鼓越敲越响。当我唱《孟丽君与秦雪梅》的时候,我妈和我五叔哭得眼睛都红了,所以我就吃了炒年糕和花生糖。父亲偷偷溜进书房写他的《唐诗》。

⑧8、9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要靠有经验的长工妈妈们抬头看天来预测天气。云脚长了毛,飞向西北,知道有台风要来了。楼道下面有一座小米山,几天不晒就发霉了。小米的霉是青歌(qū)。妈妈让我和小帮手把歌一首一首整理出来,不然会越来越多。这份工作真的很好玩,所以我希望不会一直放晴,音乐会越来越多,不用学习。

如果我不长大,我可以永远沉浸在雨的喜悦中。但是谁能不长大呢?我在杭州上的中学。下雨天,我站在法国梧桐树下,叶尖的水珠落在伞背上。我感到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感觉。

⑩有一次在雨中漫步习字湖。我停下来凝视蓝色的玉湖和低斜的梅花,但是

我在鹤亭听到了悠扬的笛声。吹笛者慢慢走到我面前,低声对我说:“我的终身知己是梅花。”

我也笑着指着湖水说:“你看,梅花也在等知音。”我们的衣服湿了,所以我们带了一把伞回来。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笛声低沉而遥远,但我仍能隐约听到,在雨中...

1,琦君(1917-2006),原名潘喜珍。当代台湾省女作家和散文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散文和儿童故事。1917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另外,以《外婆的澎湖湾》成名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2.有散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色邓莎》(获中山奖文学创作奖)、《以梦书为枕三宿眠》、《发髻》、《鼻烟细雨》、《读书与生活》、《千里有峰有月》、《与我同行》、《为其他岁月留下梦痕》、《为年轻读者留下琦君》等。

3.小说《橘子红了》被台湾省公共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9课。《桂花雨》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