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技术人员谈哲学思维的总结

1.哲学思维与文学素养——塑造自己

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相互交流。你是一个无趣的人,还是一个让人觉得“一言以蔽之,胜过十年”的人,直接关系到你的文学素养。一个人的气质和他的文学素养成正比。旅游是现代人放松的重要方式。你欣赏的是自然风光还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风光,也和你的文学素养有关。文学素养和你读了多少书有关,但不完全一样。如果你只是读了很多书,但对它们了解不多,或者你只是有一个口袋形状,没有分析、鉴别和选择,你只是一个书呆子,而且书呆子不是很可爱。有知识的人可以向别人学习,在许多问题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不会觉得无聊。如果你成为这样的人,你会很受欢迎,帮助你创业。我从来不主张为了文学而读文学书,太沉重了。纯文学感受不到多少快乐。

哲学是一个总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工科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哲学思维是指导我们选择、挑选、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提高文学品鉴的质量(品味和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选择清楚,而不迷失方向。人们通常认为人的一生读40本左右的名著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和气质,因为古今中外40本名著的底子,足以影响我们对人性和人格的认识,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它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举止和言谈。我们通常会说“我们充满了诗和书”,但我们不能假装它。有同学问我,我读了40多本小说,为什么没有形成有知识的文化背景,培养出优秀的气质?存在如何选择和提高品鉴能力的问题。读书不是简单的读书,你要去思考才能有所收获。

1.解读与众不同的“相同与千变万化”――把握* * *性与个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流传千古,绝非偶然。我们通常说,有多少人读红楼梦,就会产生多少红学家,因为红楼梦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读《红楼梦》,我们感受到人性。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看红楼梦,更有不一样的感觉。金陵12钗都是曹雪芹笔下的美人。古往今来,对美人的描写都是美的,沉鱼落雁,羞花收月。这些代表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和标准,可以说是* * *之美。但是,到底有多美,说明了作家对美的品味和理解不同,也给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红楼梦》里的美人都是那么美,各有风韵,各有个性,所以千古传诵。且不说林妹妹的弱柳与富贵气质,光是看对象不同,她们的诗就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从中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命运。看着柳絮飞舞,林妹妹吟诵着“漂泊如人生之薄,空虚,浪漫”;宝姐姐却看到了“少年无根,好风送我上青云。”看完红楼梦,不管过了多少时间,你都很难想起林妹妹和宝姐姐。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既有个性,又有* *性。父母双亡。史小姐寄养在姑姑姑父家,林小姐寄养在姥姥家。应该说,石小姐的情况不如林小姐。而石姑娘豪爽豁达,甚至喝多了酒,把一袋牡丹花瓣搁在假山旁的石板上就睡着了,与林姑娘借风而泣,借月而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你认真读《红楼梦》,至少你会对人类共同欣赏的少女之美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少女外貌的欣赏上。甚至在看电影电视剧《红楼梦》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考虑人物是否与你的林妹妹、宝妹妹相似。宝姐姐的雅典之美,林妹妹的美人之美,晴雯姑娘的妩媚之美,与潘金莲的妖灵完全不同。

《三国演义》其实是一种策略。但我更喜欢的是从他的性格和性格特征去欣赏这个角色。曹操与孔明、周瑜的性格反差也很大。曹操的文采给人的印象是豪放豪爽,而孔明和周瑜则是温文尔雅。孔明和周瑜有很大的区别。孔明是羽扇配黑丝巾,周瑜年轻,苍劲豪迈,却颇为小心眼。无论你什么时候读三国,都忘不了这些个性很强的人物。

《水浒传》描写了108个抢人家的亡命之徒。粗鲁应该说是他们* * *的天性,但是每个角色的生动并不是因为他们粗鲁。而是因为他们粗鲁,有自己的个性。鲁达的无礼是急躁,史进的无礼是少年任性,jy的无礼是野蛮,的无礼是英雄,阮的无礼是悲愤,焦挺的无礼是坏脾气。《水浒传》中有打虎的李悝、李忠和宋武。宋武只打了一只老虎,但这是千古传诵的。为什么?从哲学矛盾和对立的转化可以看出施耐庵在宋武打老虎中用了多少笔墨。起初,宋武不相信景阳冈有老虎。他翻了个身,醉意朦胧地睡在石板上。当老虎出来时,饥饿的老虎下山了,但宋武毫无准备。当他听到老虎吼叫时,老虎已经近在咫尺了。此时宋武处于劣势,老虎处于优势;老虎一次、两次、三次扑向宋武,而宋武一闪躲过了老虎的进攻,两次、三次。这时,情况发生了逆转。老虎三攻不行,体力耗尽;宋武向老虎闪了三下后,手里已经握着哨子棍了。宋武处于优势,老虎处于劣势。宋武举起哨子棒,狠狠地打了老虎。没想到,哨子棍撞到树上,断成了两截。形势又逆转了。宋武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它的武器也没了。老虎恢复了,劣势变成了优势。这时,老虎向前一跳,宋武向后一跳。真是千钧一发。宋武在虎爪差点被杀。这时,宋武的英雄气概被发挥出来了。他抓起老虎的头按在地下,对着老虎的眼睛、头、脸、身体拳打脚踢,直到老虎死去。宋武打虎之所以千古传诵,是因为施耐庵把宋武打虎的矛盾转化描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们通常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推理,诗人用形象和画面说话,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也能读出和别人的不同,让我们惊叹。

我看文学作品,可能和我的哲学思维训练有关,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

是的,从哲学、历史、心理学甚至政治的角度来看,感受和收获都和别人不一样。

但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才多姿多彩的吗?中国人把牡丹称为国花,因为牡丹的优雅符合中国人追求富裕生活的理想。但在历代文人的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不是牡丹情结,而是梅花情结。所以我常想,陆游的梅花是白梅,正符合他“堕泥碾尘,才香如初”的境界;毛泽东的梅花应该是红梅,可以表现出“山花盛开时,她在花丛中笑”的豪情;瞿秋白里的梅花还得是腊梅,才能表现出“明年春天再来,应该还和以前一样香”的感觉;王冕的梅花本身就叫墨美,所以有“不要夸其好色,只留空气清新干爽”的意境。一朵花有它自己的风格。宋代有人曾以林和靖“影横水浅,香浮月暮”的诗句问苏东坡。为什么这两句诗只能描写梅花,不能描写桃花和杏花?苏东坡忍不住笑了:“可以老老实实地给桃杏用,只怕桃杏不敢听!”。读到这里,你怎能不对苏东坡的聪明智慧投以会心的一笑。在文人的笔下,桃花是忧伤的花,是生命单薄的美丽的花,杏花是喧闹的花,是春天杏枝红的温暖的花。无论如何,不可能勾搭上《浅水》《月色黄昏》在这种情况下,读书不会是负担,也不会无聊。你只会觉得,古人和今人虽然有时空的差异,但在审美修养、对自然意象的欣赏、对人性中美好事物的欣赏等方面,总是相通的。

我们通常说没有倾向性的作品不是伟大的作品。无论哪个朝代,文学作品都是这个时期人们爱与死的观点的体现,所以有人认为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导致生命的延续和诞生,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生与死是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无论是哲学还是现实都无法回避。然而,当我们欣赏文学的两个主题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名著和媚俗文学的区别。如前所述,名著不仅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整齐划一(符合人类发展规律),还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即千变万化的媚俗作品,就像泡面一样,只能在无奈的情况下填饱肚子,根本不存在味道的问题。不管我看过多少这样的作品,看过多少电视剧,男生都是帅帅的,女生都是羞花闭眼的。但只有当他们是相同的,没有个性,我永远无法弄清楚男女主人公在这里,甚至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个性。这和我的记忆力无关,和我的欣赏力有关。你欣赏什么作品,跟你对人性和文学的品味有关。想要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和能力,不能只看中下等作品。你必须读遍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判断什么作品优秀的标准,这样你在评价和品味其他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文学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我们的人性和人格。阅读名著是我们塑造自我,提高文学素养的必由之路。

2.读真味——提高文学品鉴能力是人文素养水平的直观体现。

谁都可以读,但要读出真相并不容易。往往是一个人文学鉴赏能力的直观表现。我记得大概十年前,文学界有好事者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找了100个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男青年先读《红楼梦》,然后回答问题。问题是在金陵12择偶,安排座位,淘汰两个人,原因必须说明。结果答案出乎意料,第一个被淘汰的是王熙凤,这很好理解;第二个是林妹妹,曹雪芹把她放在美的最理想的化身。为什么要淘汰林妹妹?人的审美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是有变化的。明明是同一个选择,不同的文化素养在品尝上却大相径庭。文化水平不高的男青年的回答很直观,很庸俗。“林妹妹总是生病,太难养了。”文化水平较高的男青年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这首歌应该只有在天上才能听到,在人间能听到几次?”原因相同,但感受不同。不同的人生年龄有不同的境界,一个人的外表美不美与年龄和遗传有关。有些老人已经满脸皱纹,一副龙钟姿态,我们还觉得他们可爱,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品位,让他们的智慧、哲学和优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以美和可爱不是一个概念,就像我们通常说人可爱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可爱。一个人文学素养差,在任何年龄都不太可能可爱。如果你的女朋友在一个月夜和你散步,她说“今晚的月色真美”,而你回答她“要是个烧饼就好了”,那恐怕你的浪漫前景就没那么好了。春游,当别人都在欣赏“一只蝴蝶深深地穿,带着水慢慢地飞”的春光时,你怕大家不知道最美的蝴蝶是最丑的毛毛虫,或者“三千尺白发”是吹牛,不可能之类的。虽然你表达的是事实,但却令人扫兴。我们常说,对于这样一个喜欢扫大家兴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烧饼,让他自己嚼。因为他没有文学素养,只能关注实物素材。就像“寒潮淡,白鸟闲适”一样,我们之所以能欣赏,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归乡急,物质状态是闲适”。如果你坚持争论,没有人会有兴趣和你争论。如果你没有一点文学修养和品味,你根本分不清自然意象和人的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或者你只会争论,没有任何想象力。你一定是个无聊的人。

文学欣赏需要想象和夸张,诗歌曲目讲究对比、趣味和赋。太露太白的道理不是文学素养和想象力的表现,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和没有文学色彩和想象力的人打交道。文学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美化我们情感世界,净化我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当我们心情平和闲适的时候,可以欣赏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围栏内外有人大吵大闹,南山依旧,你怎么能悠闲的起床?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靠的是积累和观察。我们通常说,注意力在任何地方都是习得的。只有大量阅读优秀的作品,你对文学和其他美好事物的评价和品鉴才是恰当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有人说读文学作品太累。为了节省时间就看电视剧吧。这种时间是省不下来的,和我们大脑接收信号的方式有关。电视剧只是让你记住故事的情节,而文学作品的精髓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留下回忆,激发理解和想象。所以有些名著不仅要读,而且不能只读一遍。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想真正理解《红楼梦》,一生至少要读八遍。每次欣赏红楼,都不是原来的红楼。如果你的想象力丰富,古代的月亮和现代的月亮有很多相似之处。关键是你背诗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月亮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闭月”是“关山之月”(冷、远、史)。

“三十功名,尘埃落定,八千里云月”是一个“慷慨月”(豪迈激昂)

“海上明月生于潮”是一个“浩瀚的月亮”(辽阔而宽广)

“柳暗花明又一村月”是“朦胧的月亮”(婉约而温暖)

“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给我带来我的影子,使我们三个”是一个“悲伤的月亮”(孤独和无边)。

“世界有多宽,树木离天堂有多近,月亮离水面有多近!”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月亮”(温柔和抚慰)

“冷清板桥上霜,鸡鸣茅店月”就是“萧瑟月”(寒冷凄凉)

“云破月出影”就是“满月”(灵动活泼)。

《暗香浮月黄昏》是一首《闲月》(闲适浪漫)

《杨柳岸,风逝》是一个“萧瑟的月亮”(沧桑和悲伤)

“什么时候会有明月?《向天要酒》是《幻月》(清高飘逸)。

“没有一个月亮使人起初感到宁静”的“这是一个宁静的月份”(舒适而宁静)

其实这个地方不是对月光和意境的描写,而是对人内心感受的表达。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作者的审美,还可以对人性和人生有更多的理解。这些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阅读和思考获得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孤独。通过阅读和思考,获得自我解脱和自我解脱的能力。一个有知识的人总是自信乐观的,因为他对人生和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就像一个闪光点,不仅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也能照亮别人。

从哲学的角度阅读文学,让我们更清楚文学中所揭示的人性的深层内涵和弱点,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重塑自己。

2.哲学思考与人生境界——提升自己

记得大学毕业后去高校教书,一开始住宿舍。我的一个舍友告诉我,你知识面广,性格开朗积极。你为什么选择哲学作为你的专业?我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哲学吗?他说不知道,只说这是无聊的政治,得出的结论是高校没有学生想上哲学课。我知道我无法和他进一步交流,因为我无法让他明白什么是哲学。掌握哲学的人需要智慧,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哲学研究和教学。我母校的哲学系在文革前从不招收女生,哲学系被戏称为“和尚系”。77级以后,是高校哲学系第一次招收女生。但招收女生的条件比招收男生更苛刻:哲学系的女生虽然考文科,但必须通过数学,才能去哲学系。因为很多人认为女生的抽象思维比男生差,所以哲学系对女生的要求比男生高。文科考生中数学及格的人不多,但哲学系招女生的前提条件是数学必须及格。哲学本身不是纯文科专业,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换句话说,我们哲学系的女生都是学科知识全面的女生。与人们的想象相反,还有人认为哲学系的女生都是女学究。其实我们哲学系的女生都很开朗,活泼,自信。毕业多年后再相聚时,我的女同学没有一个后悔自己的专业。因为哲学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生活。我们每个哲学系毕业的人,经历都不一样。我们有的人一路顺风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写出了作品,有的人却经历了曲折。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 * *性:我们班那些受哲学影响的女的不漂亮(太漂亮的女生因为要打坐不适合学哲学,漂亮的女生受现实干扰太大无法专心学习),但是她们不抱怨别人,也不甘平庸。没有一个成为长舌妇的。他们在现实中可以失去很多,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懂得充实自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学习,提高,完善自己。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觉得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很无趣。时隔多年,他们的感情依旧,浪漫依旧,性格除了活泼更丰满深刻,或者说我觉得我的同学更可爱。

1.改善生活“生活中哪里不能浪漫”――我们有浪漫的能力和心态吗?

我们通常说,哲学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生活不得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和复杂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是理性的产物,但理性和浪漫一点也不矛盾。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会追求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生活,这叫浪漫。很多年轻人认为只要沉浸在爱情里,就已经是浪漫的最高境界了。所以有人说,婚姻是浪漫和爱情的坟墓。其实这是对浪漫的误解。浪漫是对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浪漫属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属于每个人的人性深层特征。它不仅仅存在于谈恋爱的阶段,而只存在于相互的恋爱中。往往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表现出自己是否有浪漫的情怀,浪漫生活的能力和心态。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孤独的,不是成双成对的,就像将来我们离开的时候,都要一个人上路。所以有人说,我们是在痛苦之初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每个婴儿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终点线一片寂静,大家默默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自己的浪漫情怀是我们生活丰富多彩而不是平淡无奇的重要前提。当我们欣赏阳光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吗?欣赏月色时,是否能感受到宁静脱俗?当你欣赏海洋的时候,你能欣赏到所有河流的浩瀚吗?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真的懂浪漫吗?浪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脱俗的情怀,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不是简单的送一束玫瑰给女朋友或者花前月下恋人散步的物理形态就是浪漫的全部内容。但在现实中,许多人连形而上的形式都没有,更不用说有形而上的精神。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要生存必须有物质条件,人要生活必须有精神条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培养自己的浪漫情怀,是我们提升精神状态的条件之一。

记得我在给同学们讲“美学”的时候,曾经说过,下雨天不打伞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没伞玩——忘记带伞,无奈;另一种人不打伞,却想体会下雨的乐趣,这就是乐趣的浪漫。当时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忙碌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往往让我们忘记了浪漫,忘记了在雨中散步和玩乐,忘记了雨水飘在脸上和心里的感觉。我们通常说,大自然不缺美,只缺发现,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时候,你有没有“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把我的影子带来,让我们三个”的快感,可见你是否能体会孤独的浪漫;就像你是否能体会到不打伞走在雨中的浪漫。“留残荷听雨”“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是浪漫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一叶落知秋来”是伤感的浪漫。人生不可能处处浪漫,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清醒的头脑和优雅的情怀。我有时候会拿中国的流行歌曲和日本的流行歌曲比较,越比较越泄气。日本的《北国之春》《沙漠之城之月》给我传递了明显的唐宋韵味的信息,国内很多流行歌曲我完全听不懂。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流行歌曲是“满大街都在唱爱情,我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在这些歌词里,我找不到多少本该属于我们年轻一代的文艺审美趣味和高贵典雅浪漫,只有低俗低俗的格调。一个人的品味和风格与他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

浪漫需要能力和心态,与年龄无关,也与经历是否坎坷无关。但是跟你的文学品味和审美素养有关系。就像一个人对衣服的品味和你拥有多少衣服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和你对衣服的审美方式和你的生活态度有关。长相能否让别人觉得漂亮,不仅和长相、年龄有关,还和每个人的气质、修养、举止直接相关。南方夏天很热,很多男人喜欢在炎热的条件下穿着拖鞋在公共场合。有些女性在公共场合也可以随便穿睡衣,或者邋遢。这些都是污染别人视觉神经的行为。当然,这也是家庭教育和文化品位的一种体现。跟气候关系不大,跟你的习惯有关系。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注重这种习惯的养成,做到并不难。正如休谟所说,习惯是生活的伟大向导。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习惯和修养。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什么是雅,什么是俗,那还谈什么浪漫的感情?

2.提高你“人体美、人性美”的内涵――内在美比外在美持久。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从思维、谈吐到手势,一切都要美好。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品行变得内外兼修,一切都美好呢?这就涉及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也就是人美与人美的关系。

人体的美,从生理状态上来说,属于自然美的范畴,但又与人的仪态、气质密切相关。人类美的自然性包括生理、生物、遗传、生态,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我们无法选择男女的客观存在,健康与畸形,健全智力与智力低下,身高,胖瘦,肤色,发色,五官。甚至每个个体的遗传和变异的数量也是不同的。这些构成了人类美的自然性。在人性美的自然性方面,白居易用“回眸一笑很迷人,六宫粉黛化为乌有”和“惟天恩不可掩”来形容杨玉环;人们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来形容女孩子的美丽。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美是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人体的美是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的。人的力量、技巧、智慧是通过人的体形、肤色、肌肉、人体动作来表现的,所以我们的审美标准有“立如钟松,行如风”的观点。当然,人体的自然美包含了人为的修饰因素。无处不在的美容院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男生的人性美是挺拔的,所以生长刺激剂和矮化音乐特别有市场;女生的身材之美是苗条的曲线和白皙的皮肤,所以瘦身美白化妆品成了时尚。但一定不要忘记,凡事不可过度,过度了就会扭曲。帅气高大的男生不如开朗自信幽默豁达有魅力;女生化妆太浓,让人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是适得其反的,因为一张假脸根本没有美感。

比起人的风度,外貌的美往往更重要。风度是我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风度和气度,与人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当一个人被别人形容为风度翩翩的时候,往往不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还包括他的言谈举止。让别人在和你接触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春风,这是心智、知识、思想对抗之后才会产生的感觉。大学生想要把一切都变得美好,就是外在的自然得体、开朗自信和内在的人文素质的结合,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内功外在素质的形象。从人的举止气质来看,鬼混不潇洒,抽烟骂人不大方,自私心理阴暗不精明,小家子气不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