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怎么吃?
源于“重新定义瑞珠堂的体验”(原名“丹”,其实是一种点心)。本方用茯苓、人参益气健脾,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老、延年益寿。
2.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粳米100g。先将栗子、大枣、粳米用水煮开;将茯苓磨碎,在米饭半熟时慢慢加入,搅拌均匀,煮至栗子熟透。可以用糖调味的食物。
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湿,栗子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便溏腹泻。
3.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磨成细粉,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团,鸡肉切碎,塞满姜、胡椒和盐,包成馄饨。烹饪食物。
源于《亲戚养老》一书。本方用茯苓健脾利湿,用鸡肉健脾益气,用生姜、胡椒开胃降气。用于脾胃虚弱,呕吐,少食,消化不良。
4.茯苓冬粥:茯苓、麦冬各15g,小米100g。小米加水煮粥;将两味药煎成浓汁,待饭半熟时加入,同煮。
源自《盛慧芳》。本方用茯苓宁心安神,麦冬滋阴清心,小米除烦清热。用于心阴不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口干舌燥。
5.茯苓酒:茯苓60g,大枣20枚,当归12g,枸杞12g,白酒1500ml。将药切碎放入瓦罐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三天摇一次,每天服用1。腰酸、腿软、乏力、遗精、阳痿、头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患者宜服用。气血两虚,阴阳两虚所致。五#
6.茯苓膏:茯苓500克,白蜜65,438+0,000克。先将茯苓研成细粉,用清水漂去浮者,取沉者,滤去水份,再漂晒,重复3次,再将细粉与白蜜混合,加热至滴水成珠,然后装瓶备用,每日两次,每次65,438+。经常使用本品有利于老年水肿、肥胖和预防癌症。茯苓,又名茯苓饼,是北京滋补传统名方(图8),最能推广稻香村。煎饼是用茯苓霜和白面做成的,中间是蜜饯松塔和碎仁,均匀地溶有蜂蜜和糖。其形如满月,薄如纸,白如雪,味美香甜,风味独特。
早在800年前,南宋儒家就有记载:“茯苓,白面,水,黄蜡。”但是这种油煎饼不好吃。清初有人提出“饼贵而松,饼好瘦”的观点,于是后来的饼越做越薄。
乾隆年间,山东孔繁泰家做的饼“薄如蝉翼,极软腻”。还有“秦人做的30个小铁罐,叫‘饼’”,也很薄。然后,人们不满足于它淡而无味的口感,又加入了各种坚果、桂花、蜂蜜制成的甜馅,即两块饼在一起,中间有馅的茯苓饼。这种茯苓富含桂香和营养,具有安神健脾等滋补作用。
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生病,不思饮食,厨师们绞尽脑汁,挑选了几种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产于云南、贵州的茯苓味甘、性平,有健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所以以松子、桃仁、桂花、蜂蜜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茯苓粉,再用细淀粉烤成饼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煎饼。慈禧吃了之后非常满意。并且经常把这种蛋糕送给宫中大臣。因此,涪陵饼身价百倍,成为当时宫廷中的名点。后来这种饼传入民间,成为北京风味的小吃。
如今,北京的涪陵糕点继承了清朝御膳堂传下来的传统方法,并在材料和加工上不断改进。每一个极薄的饼皮就像馅料的包装纸一样,饼皮表面的模压花纹清晰,精致独特,更具艺术性。因此,它以质量好,味道鲜美而闻名全国。
龟苓膏龟苓膏是梧州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药膳。相传,它原本是清朝皇帝的珍贵药材。主要以珍贵的鹰嘴豆、土茯苓(另一种药材)为原料,再配以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它性质温和,不寒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生肌、止痒祛痘、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的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畅销海内外。
茯苓霜
茯苓霜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听起来很陌生,但是如果说它的主要成分茯苓,100克白茯苓,50克鲜牛奶,适量蜂蜜就可以了。
所谓茯苓霜,其实是新鲜茯苓磨成粉,脱水风干后剩下的一种霜状结晶物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茯苓的全部精华!红楼梦里的茯苓霜是广东的,是当时广东官员送给贾府后宫的礼物。而且根据书上的描述,这些茯苓霜也就几筐,那么珍贵,有什么好的?
首先找一个大盆,盛一些凉水,把从药店买来的茯苓掰成小块,放在盆里泡2个小时。2小时后,在笼屉上铺一块干净的纱布,然后将泡好的茯苓放在纱布上,中火蒸40分钟。40分钟后,取出蒸好的茯苓,放入搅拌机中。这时候把牛奶倒进去,盖上盖子。然后倒入砂锅,大火烧开。一旦开锅就好了。稍微冷却后,加入适量蜂蜜。这样,这个茯苓霜就做好了。据《背后的经验》记载,吃茯苓100天,可以润肤益寿。其实茯苓本身号称滋补佳品,但是本身的美容功能也是很强的。据《本草经》记载,茯苓能很好地去除人脸上的疮斑和妇女产后产生的黑斑,所以常用蜂蜜和茯苓粉做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