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对身体有害吗?

红外是一种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电磁波,波长在1 mm到770 nm之间,在光谱中位于红光之外。它有很强的热效应,容易被物体吸收,通常用作热源。穿透云层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它广泛应用于通信、检测和医疗。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有很强的穿透力。外界红外辐射对人体的首要作用是提高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健康[1]。红外线理疗对组织的热效应、抗炎作用和促进再生作用已被临床证实。通常,直接照射用于治疗患病部位。近红外微照射治疗对改善微循环,尤其是微血流状态有显著效果。照射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下乳头静脉丛瘀血现象减少或消失,对改善机体组织和重要器官的营养、代谢、修复和功能有积极作用[2]。

目前,红外线对人体二次效应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有学者认为,远红外线可以振动细胞,主要是引起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振动,激活细胞,引起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生化和组织化学变化[1]。有人认为波长为8 ~ 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射线”,能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当它作用于人体水分子时,可以将人体内老化的大分子裂解,重新组合成更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在老化大分子表面的污染物被清除,水的比重增大,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水分子增多,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由于透过细胞膜的水分子增多,细胞内钙离子的活性增强,从而增强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提高其杀菌能力和免疫能力。此外,生命之光还能切断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或三键,饱和脂肪酸不易氧化成血脂[脂质过氧化物],减少脂质在血管中的沉积,平滑血管壁,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和紫外线是不一样的。紫外光主要引起光化学反应和光免疫反应,而红外辐射产生的反应是由分子振动和温度升高引起的。红外线引起的热辐射比紫外线更能穿透皮肤。其辐射的25% ~ 65%可到达表皮和真皮,8% ~ 17%可到达皮下组织。红外线通过其热辐射效应对皮肤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如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皮水分蒸发增加等。其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皮肤早衰和色素紊乱。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表皮水分蒸发直接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红外线还能增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加速皮肤衰老的过程。使用同样的防晒产品,同样的紫外线强度,在室外自然日光下测得的SPF值(防晒系数)明显低于在实验室人工光源下测得的SPF值,这是自然日光下紫外线和红外线对皮肤的双重作用造成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加速组织退化方面的作用是一样的。红外线还会促进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癌的发展。详见/mph/ReadNews.asp?新闻I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