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毕格罗:从国王的女人到好莱坞的女王
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凯瑟琳?毕格罗:从国王的女人到好莱坞的女王;
毕格罗不在乎人们的眼光。她的笑容甜美明亮,银色晚礼服在红地毯上闪闪发光。在她的世界里,电影是最美的,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她是我的无价之宝。”
如果用时间轴来划分毕格罗的人生,或许最关键的一点只有一个节点——与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两年短暂婚姻史。
卡梅隆被誉为“电影之王”,他的《终结者》、《异形》、《真实的谎言》都是轰动全球的巨作,尤其是1997的《泰坦尼克号》和2010的《《阿凡达》》,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奖,后者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元,至今仍是全球之最。
在这样一个被奉为“电影之王”的男人背后,毕格罗曾经是那么的灰暗。
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很多场景一样,他们一见钟情。毕格罗无法忘记第一次见到卡梅隆的情景。那是1989的一天。卡梅伦当时正在拍摄一部MV,女主角是毕格罗,她在片中扮演一个性感的牛仔女孩。第一次见面,卡梅伦就爱上了这个优雅婉约的金发女郎。在毕格罗看来,卡梅伦气势磅礴,魅力四射。
当时卡梅伦的感情生活并不如意,刚刚结束了第二次婚姻。毕格罗也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虽然她已经彻底转入电影圈,甚至执导了一部电影,但这些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在业内人士看来,她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票贩子”。只有毕格罗知道她对电影投入了多少热情。
毕格罗为了电影放弃了她早期的绘画生涯。她在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美术。20岁时,她获得奖学金进入惠特尼博物馆独立学习。在那里,她有一个独立的工作室,经常接受著名艺术家的指导。一直在画坛小有名气的毕格罗,突然有一天发现电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于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
除了当导演,她还客串了影片中的一些小角色。朋友问她为什么放弃画画,转而看完全空白的电影。毕格罗说,“画画仍然是我的爱好,但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在遇到卡梅隆之后,毕格罗发现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比她更痴迷电影。他们都充满了* * *,狂热与坚持,同样的心态,同样的语言,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多年后,卡梅隆曾说,“她是我的‘无价之宝’。我们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很多时候,我还没说什么,她就什么都知道了。”
那年秋天,卡梅伦和毕格罗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不过,或许应该回答那句话:一山不容二虎。因为太像了,两个人都很强,不到两年就“闪离”了。卡梅伦的一位传记作者说,“除了性别差异,他们有太多相似之处。毕格罗是卡梅伦的灵魂伴侣,所以他们不可能长期生活在一起。”
岁月最终证明他们是“离婚后关系更好”的朋友。他们分手后,毕格罗终于不再是“国王”的女人。相反,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电影王国里,她以女性的视角做出了一部“男人比男人多”的硬汉之作,将自己推上了好莱坞电影女王的宝座。
"卡梅伦生吃毕格罗了吗?"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电影史上有一个瞬间会被永远铭记。那是在2010的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那晚后来被称为“毕格罗之夜”。
“生活远比电影精彩”,毕格罗做梦也没想到,当晚她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前夫。在这次奥斯卡评选中,卡梅隆以其无与伦比的代表作《《阿凡达》》与毕格罗的《拆弹部队》相遇。双方在金球奖和美国导演协会奖的评选中一直不分上下,因此在奥斯卡评选中的对决引起了人们的期待。
大家都在看剧,“看,这是前妻和前夫的大比拼!”“卡梅隆会生吃毕格罗吗?一个女人来挑战电影之王的尊严了!”八卦的声音充斥着报纸和小报的不同版面。要知道,在美国,角逐奥斯卡比总统大选还要刺激。最终,毕格罗凭借《拆弹部队》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大奖,改变了奥斯卡82年历史上没有女导演获奖的“规则”。
卡梅伦和毕格罗并没有共同上演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最佳导演奖揭晓时,卡梅隆第一时间给毕格罗送上了祝福。他拍拍她的肩膀,开心地笑了。在那一刻,人们相信他和她之间两年的短暂婚姻孕育了一段永恒的友谊。他们是同路人,在欣赏对方的电影。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离婚后,毕格罗并没有和卡梅隆保持联系。相反,在毕格罗事业陷入低谷,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卡梅隆不仅是她可以倾诉的朋友,还给了她一些睿智的建议。他们经常在电话里聊上几个小时,讨论电影和雇佣哪些演员。每年圣诞节,卡梅伦都坚持邀请毕格罗到他家度假。
20年过去了,毕格罗一直没有再婚,没有孩子,也从未在公开场合用任何语言攻击过卡梅伦。当恶意媒体试探性提问时,她总是笑着大方地对媒体说:“我们还是朋友。”
事实上,为毕格罗赢得奖项的《拆弹部队》是卡梅隆建议的。“2007年7月的一天,我在两部作品之间摇摆不定,于是决定给他打个电话。他给了我建议。”“停下你所有的工作,专心做《拆弹部队》!”她仍然记得卡梅伦在电话那头大喊大叫。
虽然他们之间的爱情早已随风飘逝,但他们的友谊却历久弥新。或许连毕格罗自己也说不清楚卡梅隆到底给她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看过的人都忘不了她在片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她最擅长导演的是枪战、徒手搏斗、血溅当场的火爆场面。......
毕格罗不仅改写了奥斯卡的历史,也告诉世人,女人也可以拍出比男人更阳刚、更血腥的电影,力量、战斗、战争不是男人的专利。
“我只是更喜欢力量。”
毕格罗显然是电影界的硬汉,他的所有电影都是“暴力片”,从《死亡之夜》、《上世纪的浪潮》、《魔鬼游戏》到《拆弹部队》,直到最近的《刺杀本·拉登》。光看片名就让人很安心。就连她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霹雳蓝天使》也充满了暴力、悬疑和恐怖。再听听她是怎么说的:“我拍男人片可以做得更好!”"
在好莱坞,导演圈一直是男性主导的世界,他们掌握着话语权。而女人要想融入其中,就必须和男人一样有才华,一样强壮,一样有爆发力,才能扬名立万。
在片场,毕格罗像个男人一样穿着宽大的衬衫和吊带,大喊“停!”
她从不畏惧任何拍摄中的恶劣天气和暴力镜头,和演员们一起在第一线,从不因为是女的而要求额外的关注。《拆弹部队》(hurt locker)的男主角杰里米·雷纳(Jeremy Reiner)获得了她的单手奖,他说:“她有着不可抗拒的温柔,但她骨子里的坚韧让我们害怕。我们在片场不敢顶嘴,因为她说的话永远是对的。”
毕格罗是今年唯一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女性导演。但同样的问题又来了:“作为女性,你为什么喜欢拍暴力、血腥、战争的电影?”曾经爱过她的男人卡梅伦直接替她回答,“毕格罗对战争和冲突感兴趣。”
对于自己选择远离女性利益,毕格罗也很坦诚。“我只是更喜欢力量。”既然很多男导演都能拍出好看的爱情片,为什么女导演拍不出动作片?其实“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女导演拍一部几乎没有女性角色的战争剧会有什么问题。拍这种电影正合我的口味。听说如果什么东西对了,相机会自己反应。我觉得我的相机是这样的。当我遇到让我感兴趣的动作片时,镜头真的能推动我去做一些事情,这让我很兴奋。”毕格罗迷上了力量,于是她迈着那双诱人的长腿,一头扎进了一个由子弹、鲜血和战斗组成的男人世界。
“我并不为自己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性导演而自豪。我更喜欢别人说我是电影人,但如果我的成功能激励女性导演和年轻导演,那是我最开心的事。”年过六旬的毕格罗一直坚持电影与性别无关。
毫无疑问是她干的。
凯瑟琳?毕格罗:从“女国王”到好莱坞的“女王”,都在这里。
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