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盘点|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裁员潮将如何来袭?
2020年在寒冬中慢慢到来。在去年补贴下降和市场负增长之后,今年市场将走向何方正成为最大的猜测。即日起,第一电动网将推出2019年年终盘点及2020年初展望系列,旨在通过一系列关键词对2019年及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系统回顾和展望。
2065438+2009深冬的一天,国内某知名车企员工开始在办公室吐槽。这次的话题是公司的班车和停车场居然开始收费了。
“现在车企都开始裁员了。我们不裁员。收公交费怎么了?你想要什么自行车?!"不幸的是,这是一个加深办公室友谊的时刻。不仅老板参与了,还留下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的确,回顾2019的汽车行业,“裁员”是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之一。然而,过去一年的裁员主要发生在以BBA为首的世界顶级巨无霸汽车公司。
2020年,会在中国车企大规模上演吗?
裁员潮来袭,全球巨头车企难以幸免。
如果世界汽车放眼欧洲,那么德国一定是欧洲汽车世界的中心。作为大众集团和BBA汽车前三甲的德系,自然在此次裁员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2019年3月,大众率先宣布裁员10%的管理人员,7000名员工将在2023年前退休。
下半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恶化,排名前三的BBA公司不得不裁员瘦身。先是9月份宝马集团宣布到2022年裁员5000-6000人;65438+2月,戴姆勒和奥迪紧随其后,均表示将大量裁员,人数接近1万人。
虽然具体的裁员名单尚未公布,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中不难看出,“高层”是德国企业在此轮裁员中的重灾区。大众和奥迪都已确认将精简公司管理团队。而这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在这个长期渐进的裁员计划中,大部分欧洲车企都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相比略显谨慎的欧洲,美国车企表现出了更直接的一面。作为一家新造车公司的代表,特斯拉总是对市场更加敏感。2065438+2008年6月,马斯克宣布将美国公司裁员9%。仅仅7个月后,特斯拉开始了第二轮裁员,裁员3000人,占员工总数的7%。
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漫长的缓冲期,特斯拉迅速瘦了两次。
不仅是15岁的特斯拉,还有11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都被彻底裁掉了。2065 438+08165438 10月,通用汽车宣布计划裁员14000人,并关闭全球七家加工厂,其中北美五家,其他地区两家。据不完全统计,2065438+2009年2月6日之前,通用汽车已经裁员4000人,而到了3月,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8000人。
同样是百年以上的福特,在裁员上也是极为果断。2065438+2009年5月,福特宣布全球裁员7000人,其中美国员工2300人。对于这7000名员工,福特给出的最后期限是9月之前。紧接着,6月份,福特再次宣布在欧洲裁员65,438+02,000人,主要涉及小时工。这次给这一万名员工留了一年多,裁员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
7个月,近2万员工下岗,这样高效的工作速度,很有美国特色。
与德国的谨慎和美国的迅速不同,日系车企的裁员更有“针对性”。自2019年以来,日产* * *已经宣布了四次裁员,分别是1,5月和7月两次,分别裁员700人、600人、4800人和12500人,目标是美国、西班牙和全球。从裁员的具体内容不难发现,日产想要摆脱利用率低的海外工厂,比如美国的密西西比工厂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工厂。
同样,本田在2019年5月宣布裁员3500人,主要针对其在英国的工厂。
在经济寒冬中,决定哪里不砍,是日企奉行的原则。
裁员潮登陆中国,后方自主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是重灾区
既然是一个谁都不能独善其身的时代,那么在裁员潮席卷全球车企的时候,中国车企能幸免吗?
2019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似乎中国车市真的成了仅存的高地。到目前为止,除了过度扩张的蔚来宣布将全球员工从近65,438+00,000人削减至7,800人之外,没有任何公司透露出大幅裁员的迹象。
但是2020年会怎么样呢?针对这个问题,第一电动网走访了国内几家车企的相关负责人。
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助理杜表示:“不会裁员,但会有正常的竞争考核机制,优胜劣汰。每个业务部门都有KPI考核。”虽然2019下半年由于补贴衰退,比亚迪销量有所下滑,但无论是联手丰田,还是陆续向市场推出新车,都显示出比亚迪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营。
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对2020年充满信心。“我们计划今年增长50%以上,因此我们将增加人员。”2017年7月成立至今,广汽目前只有Aion。s、Aion?LX和传祺GE3,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累计销量却实现了连续5个月的逆势增长。这一优异成绩确实为其今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信心。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裁员肯定会影响中国企业。从销量和利润数据来看,只有少数中国企业略好于合资企业,大部分还比较差,所以这是必然趋势。”一位大型车企高管对第一电气分析,“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也有一些特点。国内几大国企,除了搞自主品牌,也有自己的合资品牌给他们输血。虽然已经进入后合资时代,但他们家里应该还有余粮,所以可能会谨慎采取裁员措施。”同时,国企还肩负着特殊的属性,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其中首要的就是稳定就业。
在这波浪潮中,国企还能撑下去,但民营自主品牌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民营自主品牌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措施,但我不认为这个措施纯粹是为了裁员。我也可能借此机会给自己瘦身,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对整个团队做一个调整。”老兵说:“我认为这是必要的。现阶段也可以算是一个休整期。”
“所以要看如何申请裁员。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生存而裁员,我觉得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观察。但如果你想调整自己,状态更好,还是有必要的。”
另一位业内资深观察人士也持类似观点,他进一步做出了这样的分析:“从市场来看,2018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8081万辆,过几天2019年的数据就出来了,大概会在2600万辆左右。这样算下来,仅2019一年,至少中国汽车市场至少有200万的过剩产能。那么,2020年相应的富余人员会被裁掉吗?按照现在的行情,2020年,如果中华汽车的整体销量能和2019年持平就不错了。”
但他认为,裁员很难普遍发生,因为各个车企的发展不一样。在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的掌门人,裁员是很难发生的。但是在私家车公司的尾巴,比如众泰、猎豹、海马等。,裁员很可能会大规模发生。在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中,裁员也是大概率事件。
电气化的浪潮势不可挡。
正如他所说,席卷全球的裁员不仅是迫不得已,而且是不可抗拒的。在经济下行和电动化大潮的双重压力下,车企一方面不得不裁员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快向电动化转型。
众所周知,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
我们先来看一组政策时间点。
2018年,希腊起草了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计划2030年希腊电动汽车比例达到10%;
2050年,欧盟政府计划实现零排放,拥有众多欧洲汽车品牌工厂的丹麦希望这一时间可以提前到2040年;
2019 165438+10月15日,哥伦比亚政府颁布法令,规定进口电动汽车关税税率降至0%,取消进口配额限制,进口纯天然气动力汽车关税税率降至5%;
20119年10月底,斯洛伐克经济部正式宣布,从12,17起,斯洛伐克居民、企业和公共机构在购买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购车补贴。根据规定,补贴价格不得超过5万欧元,其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上限分别为8000欧元和5000欧元;
除了上述新生儿政策,德国政府原定于2020年底结束的补贴政策也计划延长至2025年底。根据该政策,价格低于4万欧元的电动汽车补贴将增加50%,价格低于6.5万欧元的电动汽车补贴将增加25%,补贴金额由政府和车企各承担50%。
就连我们的非洲兄弟坦桑尼亚为了环境优化也开始控制二手车进口,这足以说明在环境的压力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经历了裁员和丢掉包袱的特斯拉,正以传统车企意想不到的速度飞速发展。2019年,特斯拉不仅以15.8万辆的上半年全球销量一举超越保时捷,还以近80.8万辆的销量超越比亚迪,成功登顶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
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努力,让老牌车企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背后更大的诱惑。因此,向电动化转型几乎是所有车企不可回避的选择。而“腾笼换鸟”只是这个转变中最大的一步。
事实上,在这一波即将到来的浪潮中,这些已建立和强大的人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毕竟除了特斯拉,已经布局电动产品的公司表现都不太好。比如已经确定即将停产的宝马i3和i8,2018年总销量只有5100辆。甚至565,438+000的年销量也是值得骄傲的。毕竟相比外界熟知的宝马i3,很多车型甚至处于消费者的盲区。
所以为了早点占领市场,各家车企都公布了电动车的时间表。
通用汽车宣布,到2023年,将在全球推出20多款纯电动汽车。其中,中国是重要的市场。2020年前,通用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投放65,438+00辆新能源汽车。2023年将有20款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到2025年,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旗下的绝大多数车型将在中国实现电气化。
大众集团还表示,将在2025年前推出超过80款新型电动汽车,包括50款纯电动汽车和30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到2030年,大众旗下的300多款车型将推出至少一款电动汽车。
2025年似乎是各车企电动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不仅仅是通用和大众集团,BBA也将在五年后与这座体育场相遇。
奔驰表示,2025年前将推出10 EQ家族纯电动新车,届时纯电动新车将占品牌总销量的15%-25%;宝马计划到2025年新增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12款纯电动汽车,覆盖旗下所有品牌车型,预计销量占比也将达到15%-25%;相比之下,奥迪的进步更快。到2025年,公司计划推出30款电动汽车,占总销量的40%。
之前没有发力的丰田也心照不宣的把时间节点定在了2025年。根据丰田公布的信息,该公司将于2020年开始在中国引入纯电动汽车。到2025年,丰田将在中国市场销售超过65,438+00的纯电动产品,实现全球电动车年销量550万辆。
从这些数字不难猜测,也许2025年的中国将是电动汽车赛道的开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慧认为“5年期比较靠谱”。他分析,“由于汽车市场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明年很可能会继续下滑。因此,在到2025年的五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可能会由下滑转为高速增长。届时,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稳定状态。”
同时,2025年也是很多车企在中国发力的一年。对于强大竞争对手的涌入,苏慧认为届时中国汽车市场的调整将是巨大的,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能源车企合资比例将进一步放开,影响较大,需要中车企有一个缓冲期。”
同时,他还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可能达到800-10万辆,市场将更加活跃。?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