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先生读后感(重启之路271)

《毛利先生》是芥川龙之介的一部短篇小说。看完之后,我很迷茫。作者想表达什么?向毛利先生道歉?还是因为你成年后对生活的理解,觉得自己学生时代的所作所为太过分了?

翻看评论,还是有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毛利先生可能是个好人,但他的教学太弱,不够格当老师。

有人说我学生时代因为老师的着装口音看不起他,然后嘲笑他不好好学习。

网上看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别人对书的理解。其实古代人都喜欢看前人的笔记,现在却总能看到各种看过同一段子的人的理解。

每一条评论都是这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感受。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你越来越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能看到虽然不在你面前但和你很亲近的人。

其实我对毛利先生的文章本身没有太多感觉,但是对评论很有感触。

评论也是一种交流,读者之间的交流是通过阅读同一本书来实现的。看实体书,基本上只是在你自己的主观想象中,单方面与作者交流。

网上阅读一定会取代实体书。未来实体书会像文房四宝一样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不是作为交流的工具。

一想到大年三十看到哔哩哔哩拜他的年纪,我就习惯了曾经讨厌的铺天盖地的弹幕,看到别人和自己类似的弹幕想法也觉得找到了知音。弹幕其实是看完视频后的评论。

很久以前玩的游戏都是单机版,最多能看到一些攻略。后来网游出现了,我才意识到传播的力量。在网络游戏中,你可以交友,可以交易,这不仅仅是玩游戏,而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这可能是很多孩子沉迷其中的原因,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现实中没有找到的朋友,找到了理解自己的朋友,得到了实现自己价值感的满足感。

成年人不都是这样吗?看了很多文章,记录了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有些甚至像是在呻吟。但是你可以找类似情况的人来赞评论,可以在这里抱团取暖。

小朋友在游戏里挤成一团取暖,我在公园里挤成一团取暖,呵呵,呵呵。当我们宣泄情绪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在现实中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学习。

想多了,扯远了。总之,我觉得我还是适应现在的网络世界,我的孩子需要适应未来的网络生活。不能适应的人最终会被淘汰,就像现在的一些老人不能用网络买票,不能在手机上显示绿码,只能移动。

关着门,戴着耳机的孩子,不知道在网上和谁玩游戏。猫蜷缩在我腿上,我在阳台明亮的阳光旁写下“看着我”。我们都玩得很开心。我一会准备试着做一个烤鱼,希望能成功,呵呵。2021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