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后留下来的员工怎么办?

导语:疫情爆发后,裁员潮也随之爆发。裁员后留下来的员工怎么办?企业应该如何对待?

“中国上半场,世界下半场”,疫情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全球疯狂蔓延。在国内职场,“裁员潮”堪比疫情蔓延。

剑落,悲无处不在。

裁员之后,留下来的人就像坐过山车,倒车,倒车,再倒车。

裁员名单没确定的时候,我心里七上八下:会不会是我自己?房贷车贷每个月催,老人医药费上涨,孩子饿肚子下岗,怎么付账?

名单公布后,没有自己的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各种账单终于落下了!

降薪通知后,我拿着几张薄薄的账单,喘着气:这够付所有账单吗?

下岗员工交接的时候,看着堆积如山的工作,血液开始凝固:24小时不睡觉我做不到?

每天加班到天黑,人都被掏空了。

终于熬到周五下班,想着,明天,我就一定一定,一定要睡到自然醒!

谁知,在关电脑的一瞬间,我收到了其他部门领导的邮件。邮件内容大概是:现在有紧急工作。反正是你部门的责任。你必须在明天之前完成它。

居高临下的语气已经让人很不舒服了。看工作内容,根本不是你们部门该干的!

更重要的是,自己部门剩下的可怜的几个人,可能一晚上都干不了!

血冲上脑壳:X#X#(破口大骂几句),就知道给别人发号施令,有本事就去做!不管怎样,做自己爱做的事就好!大不了,下周解雇我,拿钱走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关机下班。

就这样,本该挤在一起的剩余员工,带着怨恨,开始了留任之旅:得过且过,悄悄寻找其他机会。在企业内部,比以前更加分化,直接加快了衰落的步伐。

企业裁员是为了熬过寒冬,但剩下的员工如果不挤在一起取暖,怎么熬过寒冬?

那么,摆在企业面前的就是这个迫切的问题:裁员后留下来的人怎么办?

可以借鉴疫情防控的“三招”:人心、整合、减法。

第一招:人心

剩下的员工,经过辗转反侧,已经衰弱,抑郁,敏感易怒,缺乏安全感。但他们是前线士兵,他们需要在极其残酷的战场上继续战斗。军人如此消沉,企业能有好下场吗?

因此,提高员工士气,增强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么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精神领袖”,增强信心。

当人们陷入恐慌时,他们需要“锚定大海”。正如在疫情的漩涡中,人们需要“钟南山”。

在一个企业中,老板、主要创始人或深受员工信任的高管都可以成为“精神领袖”。

“精神领袖”挺身而出,首先代表公司,真诚地感谢愿意留下来的员工。他们能够和公司一起克服困难,让员工摒弃之前可能存在的乞讨心理,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公司肯定和需要。

这位“精神领袖”随后挥舞双臂,让员工generate表现出比以前更加无情的魄力。“不成功便成仁。”他们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头也不回地冲进了战场。

第二,做好心理疏导,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切实解决员工的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员工先是经历了对健康的恐惧,然后在血腥的“裁员大战”中挣扎求生,心理其实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同时,员工复工也可能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比如防护用品不足,孩子放学后在家无人照看等。

这时候HR应该效仿疫情中的社区服务,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集中采购防护用品,临时人性化的考勤和办公方式等。,帮助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克服其他困难,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度,踏踏实实上班。

第二个措施是整合。

人员数量锐减,但任务艰巨。这时候就要形成“一盘棋,一群人,一件事”的整体布局。通过整顿重组,统一方向,统一部署,形成一个更有效率、更有价值的整体。

这就要求高管必须抛弃以往“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模式,眼睛盯着同一个方向,手牵手,带领团队,朝同一个方向冲。

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在特殊时期,当遇到紧急的、工作量大的任务时,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不应该继续沿用过去可能管用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在邮件中草草定义负责人,直接发号施令。这个任务要先分析一下,能拆解几个步骤?你需要多少人才能按时完成?然后找到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协商如何分工合作,再安排员工分头实施。

此时,这项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所有部门都面临着人员突然锐减的窘境。如果非要先界定责任,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部门推诿,适得其反。

所以在困难时期,高管与员工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往往决定了员工是愿意往一个方向跑,还是不愿意往这个方向慢慢走。沟通方式其实反映了高管的思维模式。如果高管的思维模式还是“门前雪扫”,那么整个企业还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第三招,减法

这期间企业就像国家经历过的“三年困难期”,各种资源(资金、人力、业务等。)都严重缺乏,那么“生存”自然就成了最高纲领。为了“生存”,企业要做“减法”。

不仅在方向上,减少目标任务,减少产品线,在执行上,也要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保证资源集中在最重要、需求最大的地方。

事实上,在人人自危的职场中,一些中层管理者和员工为了在老板或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不可或缺性,往往会无事可做,胡乱行事。在繁忙的场景中,有很多无用的东西浪费资源。

为了利用好稀缺的资源,老板和高管们应该明察秋毫,分清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多余的。

只有统一人们的思想,整合资源,进行减法,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瘦身”后剩余员工的积极性,保持甚至超越企业原有的效率。

此次疫情“黑天鹅”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一个企业能否跨越这条生死线,取决于留下来的员工。如果留下来的员工能团结一心,企业可能会赢得这场生死之战。

裁员之后,企业的老板和高管确实需要思考如何对待留下来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