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官方孕妇指南惹万人讨伐:产前帮老公准备饭菜衣服,产后健身。

虽然已经进入了开明先进的21世纪,但从一系列不合理的“骚操作”中,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社会实现性别平等的任重道远。

近日,韩国首尔政府因一份“过时”的孕妇指南遭到民众批评,引发不小争议。

在首尔妊娠信息中心的网站上,这本孕妇指南详细地将相关信息分为三个阶段:妊娠早期(1周到12周)、妊娠中期(13周到27周)和妊娠晚期(28周到40周)。

有些内容乍一看确实听起来切实可行,比如预防突发的阵痛,把家里的老大提前托付给亲戚朋友;提前准备两张名片,一张家里用,一张孕妇随身携带。

但一些听起来像是“给家人避免麻烦”、“生完孩子尽快恢复”的建议,无疑触动了女性敏感的神经。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争议的指导方针:

1.怀孕初期不要放弃做家务,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运动就可以帮助保持身材。例如,清洁地板时向前伸有助于拉伸背部、肩部和手臂的肌肉。

2.临近预产期,记得把冰箱里过期的食物清理掉,避免家人误食,提前准备好炸酱、咖喱、汤等快餐,因为老公肯定是“不擅长做饭”的。

3.生产前检查家中是否有足够的肥皂、卫生纸、牙膏等生活用品,以免给家人带来不便。

4.帮老公储备3到7天的衣服,保证孕妇生产出院后有干净衣服穿。

5.因为产后不能马上洗头,提醒孕妇记得买发带或发圈,避免产后看起来蓬头垢面。

6.孩子出生后,可以把小衣服挂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每当你想暴饮暴食或者不想运动的时候,看看它们,督促自己。

事实上,这份孕妇指南已经在2019的政府网站上公布,其内容得到了韩国妇产科医学会的认可,目的是“避免给家属带来不便”。直到最近才被上传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一本充满性别歧视的指南也遭到了韩国各大媒体和网民的批评,因为它揭示了政府僵化的家务分工观念:

“这是1970年代的人写的吗?”“我看到了什么?真的是2021这一年吗?”

“买菜就好,家务老公操心就好,又不是不会或者没有手。没怀过孕的人很少在那里装懂。怀孕生孩子很累。赚钱比老公不容易,女人加起来更难。”

“真可笑。怀孕后期支撑身体很辛苦,让孕妇打扫冰箱准备配菜。谁写的太无知了?”

“她们还认为已婚女人是她们丈夫的保姆吗?"

“政府试图牺牲女性权益,想提高生育率却忽视女性权益。”

“这其实是对男性的歧视。你甚至不能自己做饭。怎么能养孩子?是女人为你做了一切,所以才会有买卖婚姻,才会有单身到老。”

甚至有网友嘲讽政府“这简直是在鼓励单身”。

但也有人说网友的批评太过分了。

一位最近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生活的42岁律师说,如果导游的语气不那么像中年韩国男人或老年韩国婆婆,可能会更有用。

仍然心怀不满的网民在青瓦台发起了一项由2万多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首尔政府撤销过时的怀孕建议,公开道歉,并惩罚负有责任的官员。一些国会议员也跳出来批评这份指南。

活动家兼政治家Yong Hye-in在推特上尖锐地评论道,“一个更好的策略是离婚,而不是嫁给一个不会扔掉腐烂食物的男人。”

事实上,这并不是韩国政府官方指南第一次引发争议。2018年,当地政府发布的一份《高中生性教育指南》提出“女生必须在外表上下功夫,男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来源”,才能找到完美的人生伴侣。

还指出,约会大方的男性要“补偿”,否则有很大的“约会强奸”风险;如果女性在交通工具中受到性骚扰,建议她们假装不小心踩到对方的脚,而不是责骂对方。

当时就引发了全网的批评,被攻击是在带头破坏性别的概念。

虽然韩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但是从这本充满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孕妇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环境对女性的不友好。

在韩国的传统社会观念中,孕妇不仅被认为“没有能力”,还被认为是女性在家务和育儿方面的责任,承担着家庭和职场的双重负担。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的一份报告,在37个成员国中,韩国的性别薪酬差距最高。职业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近40%。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就不工作了,通常是迫于家庭和职场的压力。

电影《生于1982年的金智英》将韩国女性所遭受的社会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时候要满足父亲对乖巧女儿的期待。

组建家庭,要满足丈夫对贤妻良母、持家有方的期望;

做妈妈,要满足孩子有一个24小时全职妈妈的期望。

从小就被教育“男人的期望在不同阶段都要先满足”,但身边的环境却处处回馈着不平等。

学生的座位号是男生安排的,被男同学欺负是女生自己的错,职场女性录取率不到30%,职场性骚扰我们要忍。当我们以为这些只是影片的情节时,一本充满对女性歧视的孕妇指南却将这些阴暗面推向了大众。

无论是过时的孕妇指南,还是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公众对它的强烈反应也说明了公众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

面对充满性别歧视的不公平待遇,既有公开申斥的渠道,又有平等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让女性默默接受“贤妻良母”给予的高期望,把“忍耐”和“付出”作为人生座右铭。

这一代开明的父母,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性别知识和平等意识,避免孩子学习到偏颇和错误的观念。

实现性别平等的障碍很多,不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可能会提上日程。在整个社会中,你、我、他同样需要监督、讨论和反思。

最重要的是,作为女性,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自觉,尊重自己和其他女性,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给的性别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