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研究生查出蛋白尿半年成尿毒症。专家:肾病,有三个信号。
尿尿多,是不是肾不好?
尿液变黄。难道是肾不好?
经常腰酸背痛,是肾不好吗?
......
“其实肾脏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脆弱’。”康医生国际医院肾脏病专家、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梁倩说,“90%的腰痛与肾脏无关,但如果有肾脏疾病,早期不会有明显症状。”
“在门诊中,有些长期腰酸背痛的患者,检查肾脏时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一些平时感觉身体健康的人,却发现了严重的肾病,”梁医生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不幸的尿毒症患者,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孩."
以下案例由梁倩博士口述。
女生,25岁,高高瘦瘦的,很文静秀气,研究生毕业没多久就考上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发病的时候,才开始工作半年。
一开始去医院是因为胃口不好,没有力气。筛查后发现肌酐偏高,随后来到肾内科。
第一眼看到这个女生,我就隐隐觉得不好,因为她除了看起来无精打采,皮肤更苍白,没有血色。
但是一系列检查的结果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肌酐接近800,远远超过指标!一般来说,正常在114umol/L以下,像她这样比较瘦的女生,大多八九十岁了。
她被诊断患有尿毒症。
根据病情,下一步安排透析。
25岁,花一样的年纪,为什么会进展到尿毒症?带着遗憾,我进一步询问了病史。
原来,半年前,女孩体检时,尿常规异常,有两个“+”尿蛋白。但因为平时没觉得不舒服,而且年纪小,一直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病,所以一直没把蛋白尿放在心上,也没做什么进一步的检查。直到后来出现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越来越严重,她才想到去看医生。可惜,此时病情并不乐观。
为此我不知道叹了多少口气,但是如果我早点来,体检的时候仔细检查一下蛋白尿的原因,结果就不会这样了。
幸运的是,她很幸运。经过几次透析,她妈妈成功配型,给她移植了一个肾。手术后,她恢复得很好。只要她以后坚持服用抗排异药物,她的生活和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
肾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有两个肾脏,分别位于腰部两侧的后部。如果一个肾能正常工作,就能维持身体每天的正常代谢,两个肾就是身体的双保险。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的一部分,不仅能净化血液和排泄尿液,还能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
简单来说,肾脏就是我们身体的“净化工厂”。
同时,肾脏也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当肾脏损伤超过50%时,剩余的肾脏组织仍能通过代偿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段时间。当肾脏持续受损,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将直接威胁生命。
也正因为如此,在医生眼里,肾脏是一个勤劳的“哑巴”器官。在损伤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和不适。一旦患者身体出现水肿、恶心、全身乏力等报警信号,往往肾脏已经丧失了一大半功能,有的被诊断为中晚期甚至尿毒症。
在门诊中,梁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因为腰酸背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但真正与肾脏疾病有关的不到10%,比如肾盂肾炎、肾结石、比较大的肾囊肿等。
剩下的90%以上的患者经过检查都与肾脏无关,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腰椎本身的病变,比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肌损伤。
所以梁医生提醒大家,根据病变部位,腰腿痛的首诊科室大多应该是骨科或疼痛科。
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几乎每10人中就有1人是慢性肾脏病患者。
但遗憾的是,慢性肾脏病人群的知晓率很低,只有10%左右。大多数患者只有在体检时才知道自己有慢性肾脏病,有些患者出现症状时就诊往往为时已晚。
早期发现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意义重大,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腰痛和尿量过多来判断自己的肾脏好不好。
其实是不正确的。
梁医生认为,在肾脏不好的时候,真正有代表性的危险信号应该是以下三种。
但是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疾病其实是可以很好控制甚至逆转的,所以大家要重视肾脏疾病的筛查。
“在我国,慢性肾炎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尿常规是最早发现慢性肾炎的检查方法。”梁医生认为,有了泌尿系统b超的加入,大部分肾脏疾病无处藏身。
她建议大家要重视每年的体检,不要遗漏尿常规和肾脏b超,而高危人群每3到6个月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
最后,梁医生还提醒大家,生活习惯对肾脏的影响很大。吃太咸、太油腻、乱吃药,都会增加肾脏负担,应尽量避免。
参考资料:
上海市慢性肾脏病早期发现和规范化诊断示范项目专家组,高翔,梅长林。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