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三秦之魂,咸阳之行,杨贵妃之墓,盛世佳人的凄凉命运
杨贵妃墓在兴平县马尾镇西门外公路北侧的马尾坡上。马嵬坡是因传说阿津人马嵬在此建城而得名。这座墓的规模本来就很大。据清代乾隆年间的碑刻记载,* * *占地17亩,有门楼、三大殿、三府、几个回廊,墙壁上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所写的诗词。由于年代久远,墓地被毁,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彻底被毁,成了一片残垣断壁。1981年恢复,基本恢复原貌。目前墓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墓高约3米,四周青砖环绕。
马尾坡贵妃之死之谜。
杨贵妃(719-756),本名玉环,本名太真,弘农华阴人,后迁居蒲城(今山西芮城)永乐县。她因声音悦耳,能歌善舞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大美人。杨玉环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18个儿子,唐玄宗是长寿王李茂的妻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后,有大臣对唐玄宗说,杨玉环是个美人。玄宗见到她后很高兴,想当公主。按照唐朝的习俗,已婚女子必须出家或出家一段时间才能再嫁。因此,杨玉环先出家,后从道观被召入宫。天宝四年,册封贵妃。自从唐玄宗授以来,他终日纵情声色,歌舞升平,不顾国事,造成了杨、李等汉奸当道的局面。
天宝十五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叛军占领潼关,唐玄宗仓皇出逃。6月13日,逃至马迹坡,六军拒不出兵。由右表将军陈率领的随行人员发动了抗议,杀死了杨,并迫使玄宗将吊死。玄宗迫于无奈,命太监高力士用三尺白丝将杨玉环挂在佛寺前的梨树上。杨玉环38岁时去世。白居易《长恨歌》:“军中之人,不动则已,踏于马蹄下者,莫如蛾眉也。”指的就是这个。
对于杨贵妃马玉坡之死,《国史补》、《旧唐书》、《新唐书》、《旧唐书》、《子简》等官方史书均有证实。一些故事和传说也是如此。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命为周至县令。有一天,他和好友陈洪到仙游寺游玩,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慨万千。于是白居易写了《长恨歌》,陈红写了《长恨歌传》。历史学家陈洪是这样记载杨贵妃、马玉坡之死的:杨被处死后,“左右之意不速。问吧。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充天下。我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不忍心看着它死去。我掩面引走。情急之下,死于统治者集团之下。”
对此,日本一些著名学者并无异议。比如井上靖的《杨贵妃传》就持这种观点。
但也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尾坡,而是最终成了女道士。如20世纪20年代末,俞平伯在《小说月报》第20卷第2期上发表《长恨歌》和《长恨歌之疑》一文,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尾坡,死于马前的“飞蛾之美”是另一个人,很可能是换了包。因为玄宗返朝重葬贵妃,乃是“从马尾坡一带的土里,埋下的还有那段记忆,那段苦闷。她玉白色的脸在哪里?”没有找到贵妃的尸体。后来,他派炼金术士去寻找“上面,他寻找绿色的虚空,下面,黄色的泉水,但他在这两个地方都没有找到他要找的那个”,这意味着杨贵妃还活着。所谓“贵妃住海上仙山”就是一个屈比。他认为,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杨贵妃被流放到一个女道观。到了唐代,女道观就是妓女的妓院,也就是说,杨贵妃成了妓女。近年来,有人撰文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另外,在日本民间,据说杨贵妃当时并没有被绞死,而是在高力士的帮助下逃到了日本。杨贵妃从扬州到日本,是日本副使藤原派她来保护的。杨贵妃去了日本后,还帮助焦谦平息了朝廷政变。现在日本京都有一座杨贵妃庙。里面有一棵樱桃树,被列为杨贵妃当年种的。日本还有贵妃登陆地、贵妃墓等遗迹。1963年,日本某电视台曾播出一则消息,一个女孩自称是杨贵妃的后代,并拿出历史文物为证。
杨贵妃易冠中
一般认为现在的杨贵妃墓是杨贵妃的衣冠冢。据《新唐书·后妃传》记载,玄宗从成都回来,曾经“派中国使节把他埋在棺材里”。杨贵妃墓前石碑记载,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她,经常痛哭流涕,弹奏杨贵妃生前所写的凉州词。至德二年(757),他秘密派人到马尾坡重葬杨玉环。但那时“死尸已融,香囊犹存。”据说现在杨贵妃墓里埋的只有香囊和鞋袜。相传杨贵妃上吊时,一只袜子掉在地上,被当地一个叫刘的青年捡了起来。人们听说后,争相观看。母亲刘过去在镇上以卖水为生。她向每个看袜子的人收费,收了很多钱。玄宗派人到马尾坡重葬杨贵妃时,得知此事,用一大笔钱把袜子买了回来,埋在墓里。
杨贵妃天生丽质,既美又白。人们认为她死后,她的本质不会散。自从她被埋在这里,坟墓的土色就被她的皮肤染成了白色。人们称这种土为“贵妃粉”。如果在女性用的香水粉里掺一点,会让皮肤更* * *;如果脸上有痣,可以用刷子除掉。经常有人来墓里抢土,以至于墓越来越小。在20世纪30年代,坟墓必须用砖石来保护。据说日本女人参拜后要从墓地带一袋黄土回来。
历代皇妃墓诗
大概是因为历史上鲜有帝王温暖真挚的爱情,杨贵妃与唐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古代文人所称道。自唐中期开始,它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马尾坡杨贵妃的葬地也成为文人墨客经常吟诵的对象。
墓周围有三个回廊,镶嵌着历代名人题写的30多处碑文。例如,晚唐诗人罗隐写了唐僖宗逃离混乱并在混乱和平整后返回长安:“马的柳树绿绿的,我看到栾,我很幸运地回到了蜀中。”阿欢在春光下应该有话要说,所以这次不要对费阳更有愧疚。“林则徐贬谪伊犁路,那里的诗太真实了。第一,他说:“如果第六军驻扎在征,我愿意为王而死。飞蛾扑火,眉毛一扬,人间将重生为人。"清代赵昌龄在一首诗中说:"不信曲江新鹿山,渔阳鼓摇秦关。祸根为王,何必怪玉环倾国?“这些碑文大多表达了人们对杨贵妃的深切同情。它们是文学名著、书法珍品,是研究杨玉环和唐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