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络的七个阶段

1,批处理,2,分时系统,3,计算机之间的通信,4,计算机网络的产生,5,互联网的普及,6,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7,从“简单地建立连接”到“安全地建立连接”。

1.批处理: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出现了批处理系统。所谓批处理,是指将用户程序和数据预先装入磁带或磁带中,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顺序读取,使这些要由用户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一起进行批量处理的方式。2.分时系统:继批处理系统之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分时系统。它指的是一种系统,其中多个终端连接到同一台计算机,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这也体现了分时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排他性(分时系统的重要特征包括复用性、排他性、交互性和时效性)。3.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到了70年代,计算机的性能发展很快,体积趋于小型化,而价格大幅下降。于是计算机开始进入企业处理日常事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开始研究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技术。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一种可以将各种计算机互联的网络诞生了。它可以连接各种计算机,从大型超级计算机或大型机到小型个人计算机。5.互联网普及:20世纪90年代,专注于信息处理的公司和大学已经给每个员工或研究人员分配了一台电脑,形成了“一人一机”的环境。但是,这种环境的建设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这也是后来人们开始“瘦身”的原因(个人电脑和UNIX工作站在性能上不亚于大型机。再加上个人电脑和UNIX工作站网络功能的不断完善,用这些设备建网比用大型机建网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两个方面。这也引发了旨在降低网络架构成本的新趋势。这种趋势被称为瘦身)和“多厂商连接”(异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其目的是通过连接不同厂商的计算机,建立一个成本更低的网络环境。连接异构计算机的通信网络技术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技术。6.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确实对通信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从“简单连接”到“安全连接”:互联网的便捷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问题。计算机病毒入侵、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利用互联网的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