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裸体文化FKK文化的描述是什么?

FKK在德语中是Freikorperkultur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在户外做裸体运动,裸体晒日光浴”。在中国出版的德语教材,被羞答答地翻译成了“天体文化”。也许这就是文明优雅,不会让人觉得。看到这个解释,会让人以为是牛顿三定律。

德国裸体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人有钱有势,中上层市民达到小康后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营养、衣着、住房、健康和身体保养,这就是著名的“新生活运动”。

1893年,海因里希·普杜尔出版了《裸男,为未来欢呼》一书,提出只有正视人体,才能拥有真正的道德观。呼吁大家回归自然,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从65438年到0905年,第一份裸体文化期刊《美丽》在柏林问世,裸体文化在柏林、汉堡、汉诺威等大城市开始流行。

人们纷纷加入裸体文化俱乐部,在山中的原野、湖边的河边裸体奔跑、打球、做体操,四面八方。泳衣也变得越来越经济。1919“Freikorperkultur”成为这场运动的专用词,普杜尔也被追随者誉为裸体文化之父。

1933希特勒上台时,裸体文化是被严格禁止的。二战后,美国比基尼曾试图登陆欧洲大陆,遭到教会的强烈抵制。直到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好转,大家都希望走出战争的阴影,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再加上美国避孕药的研制成功,欧洲开始了性解放运动,尤其是在年轻学生中。

战后,迷茫的一代人通过花里胡哨的衣着、离家出走、群居、裸奔,探索生命的意义及其生存取向。为了消除性别歧视,争取平等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年轻女性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裸潮”运动。

虽然教会反对裸体文化,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FKK已成为德国一种被接受的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在森林和湖边划出专门的地方,让FKK爱好者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如果超出了这个规定的范围,警察就会介入。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里,有一块属于FKK爱好者的领地。只要一年四季都有阳光,即使在冰天雪地,也会有勇敢的人。在这里,大学生们经常三三两两地躺在自家的草席或卷垫上露营、读书或聊天,偶尔还会握着排球、扔飞碟或锻炼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