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回购的因素有哪些?

说到生意,我们要计算获取客户的成本,总会考虑是转化新客户好,还是重新购买老客户好。要看哪个东西花费少。那就先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作为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回购?

1.产品性质:如果是很常见的几乎同质的差别不大的耗材,买哪个方便,买哪个便宜。第一次选择可能会决定后续购买,不会过多考虑换品牌。

2.产品效果:作为消费者,我总是希望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或者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继续购买。

3.用户体验:效果只是购买产品时的一个基本考虑。操作或使用过程是否人性化,客服是否及时专业也很重要。因为这些会导致我付出额外的情感和时间成本。

4.你能接触到的圈子质量:有时候你买产品只是为了有机会进入一个特定群体的社群,扩大你的社交圈,积累一定的社会资本,开心。只是个敲门砖。

以成长俱乐部为例。第一次买只是因为无意中在微信官方账号看到一篇爆款文章,对里面的思路和观点表示赞同。我关注了一下,很好奇这个社区是什么样的,于是2019付费加入了。在这第一年,我实际上和社区一起啃下了几本大书。要知道,毕业后,我几乎没有读过一整本书,只是喜欢囤书。又加入了瘦身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感,觉得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社区里,他们都是积极向上、能够持续行动的长期积极分子。你在外面找不到那么多和灯笼有相同价值观的优秀朋友。几个因素叠加,2020和2021会继续回购。而且成长性每年都会升级,价值会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消费,或者说是一种长期高回报的投资。

如果再延期,我想到的是职场“回购”。作为下属,我的能力、素质、效率其实是一种产品。老板第一次让你做任务后,会对你交付的产品进行评估和衡量,以决定下次是否再次购买你的其他能力。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信任的积累过程。如果体验不是很好,比如契合度一般,比如沟通成本有点高,比如质量远不是她所期待的,那么你的工作范围就会逐渐缩小,你就会逐渐被冷落,这其实是你对这个产品不满的一个方向的转变,也会减少后续的持续“购买”。

所以也许无论我做什么,作为一个制作人,我也应该思考如何让别人再购买,无论是获取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