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市靠什么赚钱?我想要更详细的东西。和一些基本的成本指标。
一些钢贸商改变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比如通过对一些钢厂资源的质量、价格、服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找出与上海市场有顺差的资源,进行采购。特别是一批中小钢企,大部分生产设备都不错,近几年才投资新建,产品急于打开市场,获得认可,站稳脚跟。所以刚开始产品价格比大钢厂低很多,售后服务也不错。希望贸易商帮助他们打开市场,扩大销售。所以这类中小钢厂的资源往往价廉物美,贸易商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而且,我们不是向钢厂订货或者少向钢厂订货,而是转向在市场上动货。在下跌中,一些钢贸商为了生存和减少损失,敢于放下架子,而不是向钢厂下大单,而是从市场上拿货。他们组织管理者研究市场,跟踪趋势,了解库存,分析结构,预测趋势。一旦他们掌握了正确的脉搏,找到了机会,他们就会以低价从市场上转移资源。等市场涨了,他们就等着20-50元/吨的差价来出货,这比从钢厂订货,明知道自己在亏钱要好得多。至少不亏,还能小赚一笔。所以薄利多销,快进快出,员工工资和企业费用都能满足。有消息称,上海某钢贸公司已经停止向钢厂订货三个月了,通过“搬砖”,效益相当不错。
还有,从电子交易市场开辟进货渠道。目前,由于钢材电子交易市场逐渐成熟,具有价格预期和现金套期保值功能,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只要交易者以平常心判断形势,电子商务可以视为交易者进货的渠道。有钢贸商尝试过,效果不错。
这样,通过采购渠道的改革和采购方式的创新,贸易商首先有效规避了上游资源组织中的市场风险,不再担心“倒挂”的价格。的确,组织资源的多样化使得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因为,现在已经不是“用钱赚钱,要货,看脸,用资源赚钱”那么简单了,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钢材资源来源解决了,部分钢贸公司在销售上有所创新。
众所周知,钢贸商的利润是从“低吸高抛”中获得的。只有价格低,价格高,有差价,才有利润。但在下跌趋势中,客户“买涨不买跌”,多为观望,购买欲望不强,市场成交清淡,贸易商出货不畅。所以。一些钢贸商努力优化经营的品种结构,用短而紧的品种和规格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