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教脏腑穴位,道教脏腑穴位的内容有哪些?
脏腑取穴法简称脏腑取穴法。据说这种方法起源于道教,后来传入民间。至于此法为何由人创制,是否源于道教,何时传入民间,尚待考证。但毫无疑问,这种疗法与医学和武术密切相关。
脏腑点穴法讲究“医武结合”。治疗时以意传神,以心引气,以肘底发力贯穿指尖。它通过合理的辨证施治,运用“调”、“补”、“泄”等基本方法作用于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透表、灌溉五脏的目的。所谓“调”,就是以指针的形式在患者的穴位上循环往复地移动;所谓“补偿”就是顺时针旋转;所谓“卸”就是逆时针旋转。这三种方法是针刺脏腑的基本方法,但要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加以区别,灵活运用,做到有瘀者溶之,有堵者开之,有清者清之,有浊者降之,从而实现脏腑经络气血生理功能的正常化。
使用脏腑穴位进行治疗时,所选穴位与针灸所选穴位基本相同,不离开十二经脉、齐静八脉等经络穴位。不同的是,脏腑穴位治疗的关键部位在腹部。因为腹部是许多重要经络循环汇聚的地方,直接作用于腹部,对脏腑经络有特殊的调整和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灸是通过针灸来治疗的,而脏腑的穴位是由医者通过手或“指功”作用于患者的经络穴位来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