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健身

核心阅读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全面取消常住人口1万至300万的二类城市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和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政策释放的福利有哪些?如何改善城市公共服务?大中小城市能和谐发展吗?相关负责人做了回答。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

该文件明确表示,将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城区常住人口654.38+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654.38+0万-300万的二类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和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根据这份文件,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占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的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住房屋的常住居民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放开落户限制会提振楼市吗?

69个城市取消或放宽落户限制,加强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调。

人们最关心的是,根据“重点任务”,今年哪些城市放开了落户限制?

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末,常住人口1万至500万的城市有69个,其中Xi、沈阳、哈尔滨、昆明、郑州、杭州、济南、青岛、大连、长春等10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00万。

符合“全面解除落户限制”的城市有59个,包括长沙、洛阳、苏州、无锡、扬州、合肥、宁波、福州、厦门、南宁等城市。

对比2018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可以发现,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放宽。去年政策还要求“大城市参加城镇社保年限要求不超过5年,其中二类大城市不实行积分落户,有条件的城市要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在I型大城市,实行积分落户要大幅度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限制。”今年,如果你想落户ⅱ类大城市,也就是常住人口1万-300万的大城市,不需要满足社保年限的要求,落户限制完全取消。

其实早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一些大城市已经悄然放松了落户限制。

3月,石家庄出台政策,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申请人可以凭身份证和户口本到当地派出所申请落户,配偶、子女、父母的户口也可以随迁。

4月初,杭州发布的《关于落实稳定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也将落户杭州的条件由“在杭居住满1年及以上、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以上的45周岁以下本科人才和35周岁以下专科人才”降低为“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及以上,可直接落户”。

那么落户限制取消,房价会相应上涨吗?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自2019以来,已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了各类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除了北京上海,国内大部分城市落户都不难。落户政策的放开,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平等获取城市公共资源,也使房地产市场有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人才政策变相降低了限购门槛,会带来房价上涨的预期。”张大伟表示,这两年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与人才政策力度空前有很大关系,但长期来看,人才在城市的核心作用是促进产业,而不是房地产,所以人才政策不应该成为房地产调控的窗口。

对此,该政策还提出“完善大都市区商品房供应体系,加强城市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协调。”可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依然是长期定位,调控原则依然是因城施策,分类指导。

落户政策放开后,城市的公共服务如何享受?

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扩大。

《重点任务》提出,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城市间转移就业人员,促进未落户城镇的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今年,我们将确保所有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持有居住证,并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附带的公共服务和便民项目。

再看教育,到2065438+2009年底,全国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在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城市,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公办学校普遍向流动人口子女开放,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

再看社保,今年将全面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网上结算率,推动远程医疗和社区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指导各地区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看住房,今年要继续深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把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扩大到常住人口。

看就业,今年要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范围,提高质量。城市政府要优先为已在城镇稳定工作生活但未落户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地区的劳务接力。

“对于暂时无法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要确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证,以提供基本的城镇公共服务和便利,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的含金量。注重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优先,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也能实现有收入、有教育、有医疗、有养老、有住房。”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重点任务”,今年将深化“人、地、钱联动”等配套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要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数量。2019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更多地区落户。在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的权重,探索城镇落户农村贫困人口建设用地指标由输入地使用。完善贫困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建设资金补助机制。

推动6543.8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那么谁来建设这些现代化的大都市区呢?《重点任务》指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都市区建设和运营。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跨区域调整大都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节约指标。

大城市更有吸引力。中小城市和农村呢?

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对乡村教师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吸引力。

《重点任务》明确指出,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在大中小城市发展的优先顺序上,要特别注意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城市的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任何一个。特别是要更加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特大城市不能再“摊大饼”了。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无序扩散,合理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一小时交通圈区域扩散。

大城市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要素集聚、高端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中小城市发展要分类:有潜力的中小城市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萎缩的中小城市要瘦身健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稳步增加一批中小城市,实施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设市。

同时,调整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原则上优先安排中小城市新建和搬迁的职业院校,更多安排中小城市三级医院,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级医院在中小城市设立分院,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学对中小城市学校进行对口帮扶。

小城镇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弥补短板,提高服务乡镇居民和周边农村的能力。

如何在城市协调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

看硬件,《重点任务》提出统筹安排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物流等设施,2019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看软件,今年将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稳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吸引力。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的岗位吸引力,鼓励县医院和乡镇医院建立县级医疗机构,鼓励大城市医院和县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