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吗?
目前,马铃薯是世界上除粮食以外最重要的用作人类主食的粮食作物,主要食用其地下块茎。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培育了上千个品种。对土壤适应性强,但要求气候凉爽、寒冷、干燥。虽然能在湿热地区生长,但一代后品种会退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马铃薯新品种。
世界上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国是前苏联、波兰、中国和美国。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东北。其中西南山区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常被当地人称为“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初,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协特产经济委员会申请,将该县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特产报》社社长、中国农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等一行5人到定西县考察,报中国农协特产经济委员会审批,同意将定西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323个品种,牲畜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和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常见的栽培马铃薯是通过块茎繁殖生长的,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50 ~ 80 cm。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马铃薯皮的颜色为白色、黄色、粉色、红色或紫色;土豆肉呈白色、淡黄色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物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块茎繁殖的植物没有主根,只形成须根。初生叶是单叶和完整的。随着植株的生长,羽状复叶逐渐形成。聚伞花序是顶生的,有白色、浅蓝色、紫色和红色。浆果。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世界各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也不同。块茎主要用于无性繁殖。为了避免病毒(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的感染和刀割环腐病,整薯播种应选择直径为3 ~ 3.5 cm的健康种薯。马铃薯最容易发病,真菌性病害有晚疫病、黑星病和早疫病。细菌性疾病包括轮腐病和青枯病。病毒性疾病包括花叶病、曲叶病、类病毒病和支原体病。害虫包括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大多数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择的。鉴于普通栽培马铃薯品种资源短缺,近年来特别重视综合马铃薯相关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和二倍体栽培种的基因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高淀粉、高蛋白含量的新品种。
主要育种途径有:①产生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新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品种杂交。土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土豆含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铃薯中的营养成分为:热量66 ~ 113j,钙11 ~ 60mg,磷15 ~ 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 ~ 0.03。此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谷类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它比大米和面粉更有优势,能给人体供应大量热能,堪称“完美食品”。人们仅仅依靠土豆和全脂牛奶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合理,但蛋白质、钙、维生素A的含量略低;而这只是补充了全脂牛奶。马铃薯块茎富含水分,低脂肪,单位体积热量低。含有10倍的维生素C,4倍的B族维生素和几到几十倍的各种矿物质,吃后有饱腹感。土豆新鲜的土豆可以做食物或蔬菜。然而,新鲜马铃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难以长期运输和储存。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马铃薯加工食品的生产,如法式冷冻油炸条、油炸片、速食全粉、淀粉以及各种糕点、蛋卷等,达100多种。马铃薯的新鲜茎叶可以通过青贮作为饲料,但含有龙葵碱,要防止牲畜中毒。在我国一些地区,马铃薯茎叶被用作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又名洋芋、洋芋、山药蛋,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马铃薯在我国各省(市)均有种植,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和西南山区。四川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从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450万亩(含春秋,不含重庆),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贮藏时间长,是农村居民改善食物结构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作、秋冬种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已成为四川省越来越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作物。
第一节马铃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温度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需要较凉爽的气候条件,因为它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山地区,年平均气温5-10度,最高平均气温约24度。西南山区、西北部分地区和华北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但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马铃薯早、中、晚熟都有不同的品种,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对温度的生物反应上有其天然的特点,所以在培育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1,植物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以下10 cm深度土壤温度达到7 ~8度时即可生长,芽在10 ~20度时生长健壮,即将出土。早播的马铃薯出苗后经常遇到晚霜,气温降到-0.8度时幼苗就会遭受冻害。当气温降至-2度时,幼苗受到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温度升高后,新的茎叶可以从节上释放出来,继续生长。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为265438±0℃。42℃时,茎叶停止生长。在-1.5时,茎被冻坏,在-3℃时,茎叶全部死亡。最适开花温度为15℃至17℃,低于5℃或高于38℃都不会开花。气温在-0.5度的时候,花就遭殃了,-1度会把花冻死。当然,由于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不同。但了解了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马铃薯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2.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65438±07℃至65438±09℃。当温度低于2℃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块茎生长的两种异常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快播茎上的芽变成了块茎,也叫闷薯或梦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储存条件差,地窖温度高。当地窖温度高于4度时,块茎在休眠期后开始发芽。有些坑的温度在10度以上,芽在块茎上长得很长。将块茎去芽播种后,块茎中的营养物质在向芽移动时遇到低温,芽没有生长条件,于是营养物质被储存起来,形成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刚开始发芽不生长,温度升高后会正常生长,所以不会结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块茎长时间遇到高温就停止生长,浇水下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结节像哑铃,有些像珠子,还有很多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时,当土壤温度升高时,会出现大量的次生块茎,而对高温敏感的品种可能不会出现或很少在地面上变成分枝,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
第二,水分
马铃薯生长期间必须供应充足的水以获得高产。马铃薯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施肥种类和数量、田间管理、种植品种等有很大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1千克干物质消耗约708升水。壤土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 kg干物质的最小需水量为666升,沙土种植马铃薯的最大需水量为1046~1228升。一般亩产块茎2000公斤,按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量1:1,干物质20%计算,每亩需水量约280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是从出芽到开花,盛花期茎叶生长达到高峰。这个时期缺水会影响植物发育和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期间,茎的生长量最大,植物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就会阻碍养分向块茎的运输。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的无机元素必须溶于水,才能被完全吸收。如果土壤缺水,无论有多少养分,植物都无法利用。同样,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缺水,不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还会引起茎叶萎蔫,块茎减产。因此,土壤保持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一般保持土壤水分在60%-80%为宜。如果土壤水分超过80%,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容易腐烂。大量块茎积水超过30小时就会腐烂,超过42小时就会全部腐烂。因此,在低洼地区种植马铃薯应注意排水和高垄栽培。
第三,土壤
马铃薯适应的土壤范围很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壤土。因为块茎生长在土壤中,有足够的空气,呼吸可以顺利进行。轻壤土肥沃、不粘手、透气,不仅有利于块茎和根系的生长,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在这种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形状正常,易于收获。
在粘性土壤中种植马铃薯最适合高垄栽培。这种土壤透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后期往往因为排水不畅而烂。土壤粘稠易板结,常造成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状不规则。但这种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高。对于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起垄的含水量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田间管理非常不便,尤其是起垄,块茎外露等都会影响品质。这种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较低。
在沙土上种植马铃薯要特别注意增加肥料。因为这种土壤保水保肥最差。种植时要深播,因为一旦雨水冲走一点沙子,很容易使匍匐茎和块茎裸露出来,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了管理难度。沙质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块茎整齐,表皮光滑,马铃薯形状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马铃薯在氢离子浓度为100 ~ 1580nm/L(ph 4.8 ~ 7.0)的条件下正常生长。氢离子浓度在897.1 ~ 2305.2nm/L(ph 5.64 ~ 6.05)时,块茎中淀粉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 nm/L以上(PH4.8以下)时,植株叶片颜色变化变淡,产量下降。当氢离子浓度低于100 nm/L (PH7.0)时,大部分耐碱品种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低于15.58nm/L(ph 7.8以上)不适合马铃薯种植。在这种土壤上种植的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播种后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在含钙量高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由于放线菌在这类土壤中特别活跃,马铃薯块茎的表皮往往受到严重破坏。所以这种情况要选择抗病品种,施用酸性肥料。
第四,肥料
肥料是庄稼的养料。水无收成,肥多收成少。如果生长期间肥料不足或饥饿,是不可能有高产的。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更多的肥料。当肥料充足时,植物可达到最高生长,相应的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肥最多,其次是氮肥,磷肥较少。
1,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茎的伸长和叶面积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片深绿色,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以蛋白质计有很大作用。虽然氮肥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肥料,但过量施用会造成植株白长,从而延缓马铃薯结果,影响产量。而且枝叶过度生长也容易发生病害,会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果氮肥不足,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较短,叶片浅绿色或灰绿色,分枝少,花期早,下部叶片早枯萎,最后由于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及早发现植物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为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以通过追施氮肥来补充,但发现氮肥过量时,除了控制灌溉,其他方法很难达到效果。但控制灌溉往往会造成茎叶萎蔫,影响正常生长。所以注意氮肥的适量,没有把握的话宁愿苗期追肥也不要过量基肥。
2.磷肥
虽然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较少需要磷肥,但它是植物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系的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填充磷肥的秧苗发育健康,还具有促进早熟、改善块茎品质、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短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观无特殊症状,切割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量的增加,锈斑相应扩大,严重影响烹调时马铃薯肉的品质。
3.钾肥
钾是马铃薯幼苗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康,茎秆粗壮,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性强。钾在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钾肥往往延长成熟期,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变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斑点,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提早枯萎,根系不发达,匍匐茎变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烹饪时,土豆肉往往是灰黑色的。
此外,土豆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当这些元素缺乏时,它们也会导致疾病和减产。然而,这些元素在大多数土壤中并不缺乏,因此它们通常不是不必要的。
动词 (verb的缩写)照明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生长过程中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都是长日照型。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康,容易开花结果,块茎产量高。特别是在高原和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相反,在树荫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作时,如果株距小,生长时间长,则玉米遮荫,而植株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即使在马铃薯单作的情况下,如果使用植株高大、密度大、株间行距小的品种,往往相互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能明显抑制块茎上芽的生长。储存在地窖里的块茎,由于地窖的高温,休眠后能长出白色的长芽。如果把发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 ~18℃的温度下,芽也会生长缓慢。我国南方种植种薯(芋头)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的过度生长。此外,在散射光下加速种薯发芽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一般在亩产1330 ~ 1650公斤的条件下,马铃薯吸收氮约6.65 ~ 11.65公斤,磷酸2.8 ~ 3.3公斤,氧化钾9.3 ~ 15.3公斤。马铃薯虽然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有机质丰富的黑土(pH 5.5 ~ 6.0)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不应少于4000株。
专家提醒:吃土豆一定要削皮。
注:土豆的原产地是的的喀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