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站桩的好处

站立桩的健身功能

1,非空状态

所谓非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有无方向性的支撑,体现为高度稳定的、不可破碎、不可拆卸的架子结构。

2、通过状态

使力量的传递畅通无阻,从而形成轨迹复合运动所创造的“势”的最大发挥。

3.培养活力

通过站桩,可以养成一种如猛虎扑食,高度戒备,一触即发,一触即发的精神气势。

扩展数据:

立桩是指身体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目的是像木桩一样稳定,而不是静止不动。它是中国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武学流派如“马步庄”中被练习者所重视,在少林武术和部分南方拳派中被视为基础训练。

俗话说“不练拳,蹲三年”。内家拳的核心里有“一切法皆来自三体式”的说法,而在一些年轻的拳种里,比如大成拳、鲁式结构,则把站桩推到了无与伦比的位置。

主要形式

站桩的变化形式有:扎马(中国南方武术中的一种叫法)、三体(北方形意拳中的一种叫法)等等。站桩的流派很多,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其形式分为卧桩、坐桩和立桩。

站桩是中国武术特有的训练,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武术的一大特征。纵观西方武术,基本都是侧重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体的训练。训练方法无非是负重练习,为格斗增强体质,称为“外功”;

中国武术更注重“内调”,即内在机制的调整和发力习惯的培养,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姿势能量。所以西方拳手大多是硬朗爆发力强,而中国的老婆往往体力不支,但一击之下,攻击力极强,这是中外武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的差异形成的,而站桩就是在这种训练理念下形成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训练模式。

大部分拳法体系都是把站桩作为一个基础训练,就像大成拳一样。70%的时间花在站桩上,然后在站桩的基础上进行力量、行走、发力。有的把站桩作为一种深度训练,就是先学会动作,也就是各种轨迹动作,然后站桩。

参考资料:

Stud 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