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化遗产剪纸知识
1.剪纸知识问答
剪纸知识问答1。剪纸基础知识。
剪纸的基本知识: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空心的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空虚感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雕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悠久。新疆出土了1500多年前的剪纸作品。
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在民间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时期出现了专业的民间剪纸艺人。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段提炼和概括自然形态,形成优美的图案。
扩展数据
在中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传承了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普通大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具有认知、教育、表达、抒情、娱乐、交流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5438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从具体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用于张贴,即直接贴在门、窗、墙上、灯笼、彩带上进行装饰。如窗花、壁花、天花板花、香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签;
二是用于装饰,即用于装饰礼品、嫁妆、祭品和供品。如花、花、烟花、烛台花、香花、重阳旗;
第三,刺绣图案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如鞋花、枕花、帽花、围兜花、袖花、吊带花;
四、印染,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子、窗帘、包、围兜、头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