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T汽车发动机采用了什么技术?

VVT可变气门正时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现在采用的是N/A(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该系统通过配备的控制和执行系统调整发动机凸轮的相位,使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

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来调节进(排气)量、气门开闭时间和角度。就是优化进气量,提高燃烧效率。优点是省油,升比大。缺点是中段速度和扭矩不足。

韩国汽车的VVT是基于日本丰田的VVT-I和本田的VTEC技术。但相比丰田的VVT-I可变正时气门技术,VVT只是可变气门技术,缺乏正时技术,所以VVT发动机确实比一般发动机省油,但不如日系车的丰田和本田车省油。

其实德国大众的速腾1.6升2气门发动机也有可变气门相位技术,只是没有日系车和韩系车宣传的那么好。但就发动机技术而言,日系车的发动机并不比德系车的先进。很多人认为日系车省油是因为发动机先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宝马已经在上一代发动机中采用了这项技术,比如本田的VTEC、i-VTEC、;丰田的vvt-I;日产的CVVT;;米维克;三菱的;铃木的VVT;;现代VVT;;起亚的CVVT已经逐渐开始使用。总的来说,其实是一种名称不同的技术。

VVT - i

VVT的中文意思是“可变气门正时”。因为是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丰田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该系统主要控制进气门凸轮轴,有一个小尾巴“I”,是英文“进气”的代号。这些都是“vvt-I”的字面意思。VVT-I系统是丰田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缩写,VVT-I系统已经广泛安装在最新款丰田汽车的发动机上。丰田的VVT-I系统可以连续调节气门正时,但不能调节气门升程。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由低速变为高速时,电子计算机自动将机油压向进气凸轮轴主动齿轮中的小涡轮,使小涡轮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齿轮箱转动一定角度,使凸轮轴在60度范围内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改变进气门的开启时间,达到连续调整气门正时的目的。

VVT-I是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通过调整凸轮轴角度的气门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

VVT-I系统由传感器、ECU、凸轮轴液压控制阀和控制器组成。ECU存储最佳的气门正时参数值,反馈信息如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气压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被收集在ECU中,并与预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以计算校正参数并向液压控制阀发送指令来控制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根据ECU指令控制油底壳阀的位置,即改变液压流量,并选择性地向VVT-I控制器的不同油路发送提前、延迟、不变等信号指令。

根据控制器的安装位置,VVT-I系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安装在排气凸轮轴上,称为叶片VVT-I,丰田普瑞维亚安装了这种类型。另一种安装在进气凸轮轴上,被称为螺旋槽VVT-I,安装在丰田雷克萨斯400、430等高级轿车上。它们的结构有些不同,但功能是相同的。

叶片式VVT-I控制器由驱动进气凸轮轴的外壳和与排气凸轮轴相连的叶轮组成。来自超前或滞后油道的油压传递到排气凸轮轴,使VVT-I控制器的外壳旋转,驱动进气凸轮轴,连续改变进气正时。当油压施加到提前侧油室旋转壳体时,进气凸轮轴沿提前方向旋转;当油压作用于滞后侧油腔的旋转壳体时,进气凸轮轴向滞后方向旋转;当发动机停机时,凸轮轴液压控制阀处于最大滞后状态。

螺旋槽式VVT-I控制器包括由正时皮带驱动的齿轮、与进气凸轮轴刚性连接的内齿轮以及位于内齿轮和外齿轮之间的可移动活塞。活塞表面有螺旋花键,活塞沿轴向运动,会改变内齿轮和外齿轮的相位,从而造成配气相位的连续变化。当机油压力施加到活塞左侧,迫使活塞向右移动时,由于活塞上的螺旋花键,进气凸轮轴将相对于凸轮轴正时皮带轮提前一定的角度。当机油压力作用在活塞的石头一侧,迫使活塞向左移动时,会使进气凸轮轴延迟一定角度。当获得理想的气门正时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将关闭油道,以平衡活塞两侧的压力,活塞将停止移动。

现在所有先进的发动机都有“发动机控制模块”(ECM),负责点火、喷油、排放控制、故障检测等。丰田VVT-I发动机的ECM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自动搜索与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水温度相对应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通过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感知实际气门正时,然后进行反馈控制,补偿系统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性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