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舞蹈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泛开展舞蹈比赛

50、60年代的表演形式,到了80年代演变成了竞赛性的有奖活动。比如1980、1986、1995三届全国舞蹈大赛,1986解放军第一届舞蹈大赛,1977、1987、1994第四届舞蹈大赛。少数民族舞蹈比赛1990年底,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1986、1992年底;第五届全国艺术院校“李涛杯”舞蹈比赛1985、1991、1994、1997;1985、1987两次全国芭蕾舞比赛,以及群众性业余舞蹈比赛、少儿舞蹈创作比赛、地区和行业演出奖项,1987至1997举办的五届中国艺术节,以及各地区定期的、主题性的、文贸结合的艺术活动。

第二,举办个人舞会

1980继陈之后,首次为中国舞蹈家举办个人晚会,、孙协章、赵青、道美兰、紫华君、姚、王健等老一辈舞蹈家,以及、周杰、胡嘉璐、李霄云、、张润华、张萍、宋庆吉、周桂馨、李忠美、王健。同时,1987举行贾作光舞蹈艺术50周年庆典,1990举行陈巧聪舞蹈40周年庆典。此后,奥登·格日勒、沈培艺、卓玛、魏昱、沙夏阿依、迪丽娜尔、李玉兰等30多位舞蹈家举办了一系列个人舞蹈晚会,展示了舞蹈家们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舞蹈家的成熟,这也标志着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发展的高度。

第三,现代舞在中国的兴起

中国新舞蹈的开创者、戴、,都是从现代舞的学习和创作开始的,但现代舞在当时很难被大众接受,很难发展起来。于是,他们转而创作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民族舞蹈。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和过分强调民族特色,西方现代舞被视为异端而遭到排斥。上世纪60年代,从美国学习现代舞归来的郭明达用处不大。直到80年代初,他才开始传播系统的现代舞理论,催生了中国现代舞的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华超的希望》的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后来,王连城从美国回来,更具体地传播了现代舞的技巧。而上海的胡嘉璐通过顽强的创作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现代舞之路,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形式感的现代舞作品。与此同时,优秀现代舞的出现,如阮、的《命运》和的《潮》,使现代舞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1987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班成立。三年后,涌现出一批现代舞作品。其毕业生秦立明和乔洋凭借创作的《太极印象》和《传声》获得1990巴黎国际现代舞大赛双人组一等奖。这是学习西方现代舞发展中国现代舞的一个渠道。其实中国的现代舞有一个免费的渠道,就是中国的舞蹈创作本身,一直强调现实题材,是现代舞在中国诞生的必然。要反映新的生活和思想,必须创造新的舞蹈观念和新的舞蹈词汇,于是一批中国现代舞脱颖而出,如《海浪》、《无声的歌》、《黄河之魂》、《我心中的簪凤》、《萌动》。

第四,活跃军舞创作

中国有三支舞军,一支是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到地区县的舞团;一个是广大群众的业余交谊舞活动大军,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还有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各大军区的40支专业歌舞队和1000多名舞蹈演员组成的主力部队。军舞创作历来具有战斗性、时代感和极强的创造性。从创作理念和作品到编舞,演员的素质往往处于当代舞蹈发展的前沿。从《三月舞》开始,五六十年代的《藏骑兵》、《飞越泸定桥》、《艰苦岁月》、《琅琊山》、《洗衣歌》、《丰收歌》等舞蹈风靡全国。20世纪70年代末,《剪弦》和《刑场婚礼》开创了军舞的新风格。20世纪80年代,军舞创作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人才更加突出。如《金山战鼓》、《敦煌彩塑》、《昭君出塞》等古典舞蹈;《希望》、《狱歌》、《黄河之魂》等现代舞;“再见!《妈妈》、《八婆投江》、《少男少女踩硝烟》、《小水兵》、《士兵》、《女兵》、《传记》、《尔尔尔》等军事题材的军舞;《小兔子》、《田野的希望》等民间舞蹈;《海燕》《小溪》《河海》《采蘑菇》等创新舞蹈代表作均出自部队编演。

动词 (verb的缩写)舞蹈的系列化发展

80年代,顺应世界高度综合化、系统化的发展时尚,舞蹈自然以系列化的创作展现出整体实力。除了个别舞蹈的连载编舞外,还有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编钟乐舞、九歌四大舞蹈,依次为清宫、汉风、小韶乐舞、铜鼓乐舞、云门杜万。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风情的歌舞,如广西右江风情、湖南怀化巫溪风情、四川巴蜀歌舞、涪陵鬼国风情等。此外,还上演了云南的《爱的足迹》和上海的《金舞银饰》等特色歌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台湾腔歌舞都以连续剧为特色,比如江西的赣江情,湖南的三湘杜鹃红,贵州的山舞,宁夏的九州月牙,黑龙江的黑土地,云南的红土情,重庆的我们的山唱不完,等等。而1987在山西的《黄河儿女情长》,随后的《黄河一面》,以及1992在云南精心上演的节目,更是将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六,学院派舞蹈的兴起

1978年,以1954年开办的北京舞蹈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北京舞蹈学院,随即成为当代中国高等舞蹈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科学规范的舞蹈教材和一流的校舍,常常让各国同行惊叹不已;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广泛聘请各国专家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事表演、编导、教育的舞蹈专业人才。他们通过艰苦的创作表演实践,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舞蹈剧目,在国内外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国的学院派舞蹈,在不断融合古今中外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规范的体系,然后在规范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发展、完善。所以不是死板,而是科学规范,讲究技术方法,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思考创新的激情,有锐意创新的决心,表现出青春的朝气,艺术的灵气,生命的活力。前期创作了《春江花月夜》、《莲花灯》、《美人鱼》等名作。80年代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新舞蹈,如《木兰桂》、《新婚》、《江河》、《残春》、《猛冬》、《黄河》等。由范东凯和张建民编导的《长城》以其简洁有序的编舞和雄伟的气势震撼着人们。张继刚通过《我是黄河人》、《好大的风》、《黄土黄》、《献给父母》等一系列舞蹈,走出了90年代民间舞蹈发展的新路。《祭山河》、《无字碑》、《秦始皇》等舞剧的创作,显示了当代中国第四代舞蹈导演对交响舞剧和新风格的新探索。此外,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为少数民族和部队培养了一批批高精尖舞蹈人才。在新时期的舞蹈创作中,这两所院校的毕业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体系、规范的表演和精心原创、刻意创新的创作精神,为提高当代舞蹈的文化水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七、歌舞晚会经常被电视转播。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歌舞晚会的文艺演出越来越少,纪念庆典和节庆晚会越来越红火。歌舞是节日晚会不可缺少的,而且经常在电视上播放。电视台的歌舞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盛大艺术节,歌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文化部的专场演出,军队和民政部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每年都举办和播出。也有省、市甚至地区会单独或联合组织春节联欢晚会。此外,每年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等,以及北京、长春、上海、四川等地的影视节开幕式,各种颁奖晚会,各种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等等都有大型演出晚会,歌舞也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舞蹈在歌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就连杂技和小品也越来越多的注入了舞蹈元素。舞蹈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一些派对越来越把歌舞作为基本选择。

八、旅游歌舞方兴未艾。

现代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旅游业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旅游歌舞也随之兴起。首先,在一些星级宾馆、酒店、剧院,有针对游客的歌舞表演。例如,xi人民剧院经常有陕西歌舞剧院或Xi安松歌舞团的古代乐舞表演,北京歌舞团在北京饭店剧院演出,曲阜孔庙演出《乐舞祭孔子》、《乐舞祭萧少》...其次,90年代以来,各地建设了一批人造景观,如深圳建设的锦绣中华微缩景观。世界之窗建于1994,还有北京大观园、世界公园、曲阜六艺城、昆明民族村、珠海圆明新园。这些人造景观大多有相应的歌舞表演。20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各地兴建的各类旅游景点中,旅游歌舞表演也蓬勃发展。深圳民俗文化村的游行和民族歌舞表演,五洲艺术团的大型歌舞表演,属于世界之窗,剧场与广场相结合,为中国旅游歌舞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