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节关于健康活动和身体秘密的课?
大班健康教育《我一个人在家》讲稿。
首先,谈谈教材
1.主题来源:生活中安全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摸、试。但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无法把握什么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对一些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最基本的时期。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幸福、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的美好愿望。但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琐事繁忙,难免有时会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这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孩子在家不保护好自己,后果不堪设想。大人在家的时候,孩子对一些东西很好奇,但是又怕大人不敢玩。当大人不在家时,他们的好奇心会得到释放。平时有兴趣但是不敢玩的,这个时候就会去摸摸玩玩,但是孩子毕竟小,安全意识还是很薄弱的。玩的时候,他们几乎不考虑自己玩的游戏的危险性。同时,家里的电、刀、水壶、打火机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这些都是给孩子带来最大伤害的东西,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同时,孩子一个人在家。如果有人来了,他们该怎么办?现在社会极其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漏洞进行各种违法活动。根据以上现象,产生了这个活动。比如大纲中说“儿童教育活动既要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又要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即教育要贴近儿童生活,服务于儿童生活”。
2.目标导向: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设定的目标如下:
(1)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在家里玩的,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
(2)看情景表演的讨论,在孩子的讨论中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放在:让孩子知道玩打火机、电、刀的危害,知道陌生人来家里该怎么做,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在场景中,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安全意识,随意玩不该玩的东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活动的难点是:小朋友们说得很好,但是因为自制力弱,做不好,所以我鼓励台下的小朋友表演,从说变做,从而突破难点。
二,口语教学方法
(一)在师生互动中,鼓励孩子大胆表达。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是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互动,耐心倾听,并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和表达。”大班的孩子已经发展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所以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现场表演,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教育。比如在活动中,我多次让孩子在直观的情境中发现错误,然后鼓励他们说出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孩子和同龄人、老师在一起看到了什么?他们错在哪里?孩子说话的过程,也是教育孩子的过程。孩子自己说的话,往往对他们的教育最深刻。
(二)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抓住儿童健康教育的机会。”孩子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的环境中安全教育孩子会事半功倍。为此我设计了几个孩子在家会有的场景。活动前,我找到能力强的孩子,给他们安排了情景表演。情境表演是儿童生活的再现。观看现场时,老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思考,看完现场表演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孩子说出来的时候,已经从心里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最好的教育是“息事宁人”的教育,孩子能说出来,其实就达到了教育他的目的。
(三)让孩子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边学边玩,边学边玩。游戏活动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和引导儿童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其身心需求。游戏过程可以激发孩子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所以,我让角色游戏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的表演结合孩子自由的表达,避免了活动的空洞。孩子天性好动,对搬东西也很感兴趣。生动的情景表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有趣的场景中感受快乐,在愉快的心情中明白道理。最后,老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台,表演出自己正确的方式,既是提高幼儿能力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幼儿安全教育的一种升华。有时候,孩子可能不会照自己说的去做,这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另一个特点。我鼓励台下的孩子行动起来,这加深了他们的心理记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一个人在家”
第三,理论学习
看一看。
在活动中,我主要以现场表演为主线,贯穿整个教育活动。孩子对有直观形象的东西最感兴趣,对他们的教育也最直接。让孩子在看演出的时候知道自己一个人在家做什么是最安全的。看现场调动孩子的视觉,让孩子最直观地看到错误做法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想一想。
现场表演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安全教育。所以,在看表演之前,老师问:“小朋友,你觉得场景中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家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思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次成功的活动,是因为孩子在活动中多方面的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我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在观看现场的同时得到安全教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边看边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3)谈论它
新《纲要》的目标明确指出:“在活动中,要调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来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带着疑问引导孩子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感官,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大胆表达,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心理学也指出,“每当人们积极参与他们所经历的活动时,他们的记忆效果就会显著提高。”为此,我看了现场后,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在发言中得到教育,在发言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回答时允许错误的方法和论点。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以避免他们在实践中遇到危险。最后老师分析,引导,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总是处于自由轻松的氛围中。
第四,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老师就抓住了孩子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现在爸爸妈妈都那么忙,有时候难免把你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在家该怎么办?”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思想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下面几个环节,我看着情况说:“孩子在家干什么?”作为发展的主线,在形式和实质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2)看情况,互相沟通
孩子的学习活动往往离不开日常生活,所以在第二部分,我安排孩子带着问题观看生活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当孩子看完场景后,引导他们说“场景中的孩子在家做了什么?他做得对吗?”为什么?最后,鼓励孩子上台表演,让孩子多方向发展。
(3)老师和孩子一起整理本次活动的内容。
活动结束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对这一节做了总结。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所表达的知识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支持活动的老师在孩子完整回答的基础上,对孩子说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孩子在这个活动结束的时候,对活动所涉及的安全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孩子明白,生命是最宝贵的,对自己和他人有害的事情绝对不能做。
(4)在欢快的音乐中,小朋友走出教室,本次活动结束。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效果
角色扮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看了别人的表演,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欲望。大家看完现场表演都想谈谈自己对现场孩子的看法,都举手发言。在活动中,我鼓励所有想表演的孩子上台表演,从而发展孩子的表演能力。在这堂课上,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有关安全的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